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2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94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80篇
理论方法论   105篇
综合类   1706篇
社会学   64篇
统计学   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41.
当前,在我国法律体系内环境民事公私益诉讼采用了并行模式。并行模式关注于环境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差异性,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利益维护。这虽然看似诉讼目的明确,符合环境权益救济需求,但其实际忽视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不但不利于案件事实的梳理,而且容易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甚至可能出现相互矛盾的裁判。面对并行模式存在的弊端,我国部分学者提出了强制合并、混合并存、另赋实体请求权、诉讼信托、诉讼担当等环境民事公私益诉讼的融合模式,上述模式分别从诉的合并和诉讼实施权融合两个方面对融合方式进行了探讨,但是其中仍存在当事人诉讼选择权忽视、公私益失衡以及责任重复认定等问题。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使更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质量,环境公益诉讼的数量日渐增多。基于环境问题的关联性、潜伏性特征以及环境侵害发生的阶段性机理,环境诉讼中环境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交叉使得环境民事公私益诉讼的融合成为应然趋势。在尊重环境整体性特征的基础上,以追求环境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平衡为原则,结合我国实际,以具备中国特色的检察制度作为枢纽,充分利用检察机关的监督权以及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起诉权,构建环境民事公私益诉讼的新融合模式,将有利于诉讼目的实现。新融合模式强调发挥检察机关的公益诉讼效能,争取将同一事实产生的公私益诉求在同一时段提出,并依据诉的合并将两者合并审理,继而,在进行责任认定时,关注公私益交融之处,实现责任公平分配。新融合模式尊重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避免了责任的重复认定,节约诉讼资源的同时提升了诉讼效率,不失为环境民事公私益诉讼的理想选择。当然,该模式尚处于理论初探阶段,要想真正具备实践性还需要在自诉讼制度、监督机制以及协作配合等多个层面进行建设构想,从而为环境诉讼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2.
公共利益的概念建构评析 ——行政伦理学的视角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文章系统地梳理了美国行政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公共利益”观念的变迁;批判了诸种功利主义和技治主义行政学理论对于“公共利益”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主张将“公共利益”取向视为行政人必备的一种精神,一种职业信仰和终极向往。  相似文献   
43.
供应链合作及其契约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供应链合约是影响供应链整体绩效的重要因素,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对供应链合作进行了博弈分析,得出了不同合约下的均衡结果及相关结论,同时通过两种合约的比较探讨了利益共享合约的优越性。最后,文章也介绍了订立合约的影响因素及方法。  相似文献   
44.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社会结构的快速转型,社会阶层的持续分化,导致利益结构的深刻变化,呈现利益诉求多样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差距显著化的特征,致使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整合工作面临引导力被弱化、凝聚力被消解、包容力被降低等诸多障碍。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群体思想的有效整合,必须坚持“一元主导”与“多样共存”的同向发展理念,培育社会各利益群体共同遵循的价值共识,增强党和人民辨别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判断能力,创新以主流意识形态立体网络为载体的整合手段。  相似文献   
45.
国家主体型、国家—个人主体型和个人主体型三种不同类型的程序主体性,反应了诉讼程序从国家控制到个体的人的自由的发展趋势。现代诉讼程序强调程序主体的个人主体性,个体的人应当成为程序独立的自主、自在性主体,这就需要其在诉讼程序中具有独立的属己利益支撑。民事诉讼程序应当淡化国家色彩,以个人的程序利益保障为基点,实现个人的独立性程序地位,进而使民事诉讼程序获得真正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46.
47.
公益诉讼费用是公益诉讼必然面临的问题,其合理与否极大地关系着人们享受法律保障的程度。但公益诉讼往往诉讼成本高,导致公益诉讼难以取得理想的预期效果,而现行的诉讼费用分担方式并不能完全适应公益诉讼的发展需要。因此,应从被告方分担、受益者分担、国家分担三方面入手,通过设立公益诉讼奖励基金以及费用移转支付的方式,建立起一个与公益诉讼理念相契合的公益诉讼费用分担方式。  相似文献   
48.
The authors examined the central hypothesis that students’ early perceptions of support and sense of engagement in math classes and math activities strongly influence the broadening or narrowing of their math interest. The focus was on the first wave of qualitative data collected from 5th‐, 7th‐, and 9th‐grade students during the 2007–2008 academic year as part of a longitudinal study. Findings indicate the importance of using group work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 in middle school math classes to broaden interest; peer classroom behavior was often a detractor of math interest.  相似文献   
49.
刘敏 《学术探索》2012,(11):58-61
通过对中国国债收益率与央票利率、基准利率和CPI的协整关系研究,揭示出我国国债市场的收益率走势与各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不施加任何约束的条件下,我国国债市场的风险长期来看是可以规避的,而国债与央票之间具有互动关系,二者的利率风险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50.
公路班线客运集约化改革的难点在于利益关系的协调。在广泛调研和深入访谈的基础上,结合班线客运发展历程及现状,从利益分析的视角剖析了政府、企业、个体之间的利益诉求、利益冲突及利益博弈的内在机理,指出挂靠关系下企业与个体之间的利益争夺是集约化发展难以推进的根源。研究提出以当前利益分配格局为均衡点的“实收配股”集约化发展改革方案,同时强调政府应转变职能定位、完善相关政策,防止形成市场封锁或垄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