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9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42篇
管理学   33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8篇
人口学   169篇
丛书文集   97篇
理论方法论   168篇
综合类   942篇
社会学   497篇
统计学   5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330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01.
工作倦怠的结构与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各种职业的从业人员中普遍存在工作倦怠现象,工作倦怠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和工作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必须对个体的工作倦怠程度进行测量,继而进行干预。本文介绍了国外主要的工作倦怠结构理论,以及MBI、BM、OLBI和S—MBM量表,总结了每种量表的优缺点,指出了各种倦怠量表均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量表的开发和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02.
科技人员薪酬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薪酬满意度是影响科技人员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笔者基于中国科协"科技人员收入差距调查研究及政策建议"课题组对江苏省科技人员的大范围调查数据,从薪酬的两个维度(经济性薪酬和非经济性薪酬)研究科技人员薪酬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实证调研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提高薪酬满意度及工作绩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3.
从工作激励潜能、工作特性及其与个体变量的交互作用的角度来分析工作倦怠,结果表明:激励潜能对工作怠慢有着预测作用,从工作本身中所获得的激励潜能越大,则工作怠慢程度越低,并且与性别、工作年限、婚姻存在着交互作用;此外,性别变量与工作完整性有着交互作用。为此,应该设计丰富化、扩大化及多元化的工作特性以提升工作的激励性,同时建立适当的倦怠管理机制,并考虑个体间的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104.
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对游客满意度的分析十分重要。游客满意度来源于旅游活动中的期望与知觉间的差异,而期望与知觉都深受旅游中文化互动系统的影响。如何适应这一文化系统内部的各种文化差异成为不断提高游客满意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对大学生就业难导致的系列社会问题的阐述,暗示人们大学生就业难将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并由此剖析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高校在解决大学生就业中,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新机制的方式方法,为高校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6.
工作满意度对于科技人员的科研绩效产生重要影响,并进而影响到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根据早期和当代经典薪酬理论提出了收入、保障、成就、公平满意度四大因子14项指标的工作满意度考察体系及相应的理论假设。研究表明各项理论假设都得到了验证,并且发现公平、成就、收入依次是影响科技人员工作满意度最为重要的三个方面,科技人员最为关注的公平内涵是制度的公平,他们喜欢能够获得成就感的工作,并且最倾向于实现个人价值的成就感等。根据以上实证结论,提出了提高科技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7.
A gap exists between research and practice within the field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In particular, researchers suggest that personal choice enhances quality of life. Following Bourdieu's suggestion to focus on improving the practice of theory rather than the theory of practice, this paper is a reflexive ethnography detailing my struggles to provide choice to an individual who, it turned out, cannot think in the ways necessary to make choices that would improve his subjective quality of life. A narrative is included with the hope of revealing social processes outside and within the field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and to provoke discussion regarding problems with choic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field.  相似文献   
108.
我国导游职业倦怠现象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其产生的原因中不合理的薪酬制度和零、负团费旅游接待模式下导游背负的巨大经济压力以及职业前景的缺乏是最主要的根源,政府主管部门、旅行社、导游自身和社会应积极采取对策化解导游职业倦怠,确保我国旅游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9.
110.
The generalizability of Gottman et al's. (1998) affective process models was examined using a community-based sample of 85 married or cohabiting couples with at-risk backgrounds. Predictive associations between affective processes assessed at about age 21 years and relationship status and satisfaction approximately 2.5 years later were examined. The major findings of Gottman et al. failed to replicate. In particular, men's rejection of their partners' influence, the lack of men's deescalation of partners' negative affect, and women's negative start up were not predictive of relationship status. Further, differences in affective processes were found when comparing discussion sessions of the men's versus the women's chosen topics. Th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the validity and utility of the affective process models need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