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1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9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6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357篇
理论方法论   107篇
综合类   1941篇
社会学   123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公诉案件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诉案件被害人权利保护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我国确立被害人当事人地位也日益显示出非现实性,本文就国家控诉权与被害人权利保护之间平衡的问题,从被害人参与刑事诉讼的目的出发就如何平复被害人的复仇情绪和满足其获得赔偿的愿望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犯罪活动具有社会危害性和私人侵权性的双重属性,并进一步从人权保障的理念角度提出私人侵权性先于社会危害性的理论。为被害人权利保障提供理论依据。进而就如何保障被害人充分的参与到刑事诉讼中来提出若干建议,并论证了建立国家补偿制度的必要性,以期对推进我国被害人权利保障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92.
2016年第29号司法解释第14条规定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中可借助于鉴定意见或检验报告认定环境污染专门性问题, 基本确立我国环境污染犯罪鉴定和检验制度。鉴定检验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统一化。然而,司法实践中出现司法鉴定主体 混乱、鉴定意见采纳难、检验报告法律地位不明和跨学科知识人才储备不足问题。法律与部门规章的割裂,落后的评估技术、 尚待完善的配套制度、模糊的鉴定事项和因果关系鉴定作用不明,以及鉴定制度发展的历史因素是导致现实困境的根源。应 从统一立法规范、完善机构目录和鉴定事项内容、明确检验报告的鉴定意见、法律地位,着手完善环境污染犯罪鉴定和检验制 度,为正确办理环境污染犯罪案件,统一环境污染执法司法尺度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93.
ABSTRACT

Drug courts have been a key part of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since 1989, and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existing body of research by identifying which participants (n = 248) were most likely to graduate from a drug court in Indiana (United States). Three variables emerged as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graduation. First, participants who were employed or were students at the time of admission were nearly 2.5 times more likely to graduate than participants who were not. Second, participants who were using opiates as their primary drug of choice were over 80% less likely to graduate than participants who were using non-opiates as their primary drug of choice. Third, participants who had violations in the first 30 days of the program were nearly 50% less likely to graduate than participants who did not violate in the first 30 days. Offering medication-assisted treatment (MAT), such as methadone, Suboxone, or Vivitrol, to participants who have an opiate use disorder may improve graduation rates for this population. Additionally, graduation rates may also improve by offering more resources to assist participants in gaining and maintaining employment or schooling, and this seems to be especially important within the first month of the program.  相似文献   
994.
五陵少年和五陵原在唐代诗词中频繁出现,成为连接汉唐两代文化的一个纽带,也使唐诗中有着浓厚的五陵情结。汉唐两代都有开疆拓土的经历,且没有过多思想约束,这是五陵少年能够共同存在于汉唐两代文化中的重要原因。五陵原是唐代人反思历史的一个参照系,昔日辉煌的汉代五陵原在唐诗中总是带着忧伤的色调,成为与大唐气象相伴而生的一缕悲凉之气。五陵少年和五陵原是唐代文化中的两个象征符号,前者是唐代豪侠气概和自由精神的象征,后者则成为大唐盛世文化的悲凉底色。  相似文献   
995.
于志刚 《南都学坛》2010,30(3):83-88
自首认定中犯罪人没有供述先前犯罪记录的行为,能否认定为自首成为一个司法实践中的争议话题,导致此种争议的根源在于:要么是过度坚持"真诚悔过"的标准,要么是过于扩张解释"主要犯罪事实"的范围。"犯罪记录"和"前科"、"累犯"是两个层次的概念,"犯罪记录"不属于后罪的"主要犯罪事实"的范畴,对于"犯罪记录"的隐瞒不影响自首的认定。但是,如果犯罪记录异化为"主要犯罪事实"的一个组成部分,则不在此限。  相似文献   
996.
论毒品共同犯罪的死刑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毒品共同犯罪案件审判中,过度适用死刑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在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时,应当切实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突出毒品犯罪的打击重点,并严格限制毒品共同犯罪的死刑适用。对于应当认定为共同犯罪的,不能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径行以单独犯罪判处犯罪人死刑。同时,对于毒品共同犯罪案件,应当正确区分主犯和从犯,对于从犯,一律不能适用死刑;如果一案件中存在多个主犯,一般只能对核心角色的主犯适用死刑。  相似文献   
997.
近代随着俄英帝国蚕食、吞并中亚,与之相邻的中国新疆南疆地区受到一定影响,具体表现为涉外刑事犯罪案件日趋严重,尤其是俄英在南疆领事裁判权的确立,不仅破坏了中国的司法独立主权,而且也影响了中国政府对涉外刑事案件的处理。  相似文献   
998.
论建立我国特困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法律制度,特困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以确保被害人的利益为基础和出发点,以保障被害人的生存权与发展权为根本目的,以救助的方式实现被害人与加害人、被害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无论是从理论基础还是从现实基础来看,通过立法建立一部科学、合理的《特困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法》,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999.
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各种犯罪活动也呈现出国际化的特征,国际社会为打击这些犯罪活动颁布了一系列国际条约。中国不但注重通过制定国内刑法来打击这些犯罪活动,同时也注重国际方面的合作,将国内刑法与国际刑法接轨,即中国刑法的国际化。这在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毒品犯罪、洗钱犯罪和反酷刑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000.
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亚文化的“新风格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亚文化通过一系列符号系统表达自身独特的风格化追求,这种风格化在现代社会与新媒体结缘,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亚文化的表达核心在于价值观的后现代性和社会观中对话语权的争夺,具体表现在个性追求和娱乐精神方面的“新风格化”。在文化意义上,这种“新风格化”与主流文化既存在着矛盾与抵抗,也存在着联系,同时,“新风格化”也在引领着新的主流文化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