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4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76篇
管理学   50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5篇
人口学   34篇
丛书文集   482篇
理论方法论   222篇
综合类   3477篇
社会学   406篇
统计学   9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325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317篇
  2004年   319篇
  2003年   361篇
  2002年   302篇
  2001年   338篇
  2000年   238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在构建互联网发展环境下多维教育影响农户IPM技术采纳行为的理论框架基础上,利用猕猴桃主产区陕西和四川两省686份种植户微观调研数据,采用熵值法从互联网渗透度和互联网使用度两个维度构建村域层面的互联网发展环境指数,探讨互联网发展环境在多维教育与农户IPM技术采纳关系中的作用。研究表明:(1)多维教育(学历教育、互联网学习)各维度均能直接促进农户采纳IPM技术;(2)互联网发展环境降低农户IPM技术采纳过程中对学历教育的依赖性,但显著增强默会知识和互联网学习在其中的积极作用,在处理学历教育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研究结论依然具有稳健性;(3)进一步地在考虑种植户规模异质性基础上,互联网发展环境对小规模农户学历教育影响IPM技术采纳的弱化作用更为明显,对大规模农户互联网学习影响IPM技术采纳的强化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建议政府持续改善农村教育基础环境,积极探索和创新多维教育体系,增加农户技术知识和经验积累,进而促进农户IPM技术采纳行为。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对中国10个城市成年受访者的调查,发现公众对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感知风险水平较高,反映其对食品安全形势较担忧,且对政府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存在信任危机。不过公众的感知控制力较高,普遍认为自己有保障自身食品安全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的食品消费中仍然有较高的信心。研究证实中国公众在食品安全的知识层面存在着知识自负现象,公众自我评估的主观知识水平显著高于实际拥有的客观知识水平,且真正对公众食品安全信心产生影响的是公众的主观知识水平。这说明传统缺失模型所倡导的以科普、辟谣为主要形式的致力于教育公众、提升公众客观知识水平的行动能够取得的效果可能非常有限;而公众的主观知识水平和感知控制力的提升能有效提振公众的食品安全信心。  相似文献   
103.
企业知识隐藏行为会抑制创新与合作氛围,探究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的诱因对企业团队氛围和价值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探索不同类型领导风格与员工知识隐藏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内在影响机制,具体包括:剖析谦卑型领导和辱虐型领导与员工知识隐藏行为之间的关系;探究员工心理安全感是否发挥中介作用;分析心理安全感与知识隐藏的关系是否受到不同类型团队动机氛围的调节影响。本研究通过对长三角地区某省的6家科技型公司共820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层次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显示:不同风格的领导行为对知识隐藏行为都产生影响,心理安全感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具体而言,谦卑型领导通过心理安全感对知识隐藏行为产生负向影响,辱虐型领导通过心理安全感对知识隐藏行为产生正向影响。此外,动机氛围起到调节作用,其中绩效氛围正向调节员工心理安全感与其知识隐藏行为之间的关系,掌控氛围负向调节员工心理安全感与其知识隐藏行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从领导力视角深化了对于员工知识隐藏行为诱因的认识,从情境视角为心理安全感和知识隐藏的关系构建了边界条件,进一步丰富了领导力、组织行为管理等理论;同时,本研究也为企业知识隐藏行为管理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解决思路。为了最大限度抑制知识隐藏行为,企业领导者需要多展示谦卑型的特质,对员工观点持开放态度,愿意吸纳和听取他人意见;要培养员工的心理安全感,让员工在知识分享中能够毫无顾忌;采用鼓励竞争的方式营造团队氛围,提升团队的绩效氛围等。未来将进一步采用多变量来源、多样化情境进行验证,将相关研究结论从中国科技型企业推广到其他研究情境中,从而提高研究结论的外部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4.
我国高校教师薪酬在计划经济时期以平均分配为价值取向,在市场经济时期以效率为价值取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知识经济时期,鼓励知识创新和兑现知识价值成为新的取向。我国高校现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虽然将教师的实际贡献与薪酬分配联系了起来,但也存在薪酬结构缺陷、薪酬测量失真、薪酬激励偏移和薪酬调整滞后等问题。与岗位绩效工资相比,按“知”分配的3P-M薪酬模型改进了人力资本薪酬(P1),以补偿教师人力资本的前期投入、当期追加和后期增值;调整了岗位薪酬(P2),通过强化保障性薪酬以轧平薪酬曲线斜率;优化了绩效薪酬(P3),以解决教师多任务“委托—代理”的契约设计问题;新增了市场薪酬(M),以补偿因内部薪酬总量不足给教师带来的潜在损失。其中,3P重在盘活存量,M重在扩充增量,两者共同构成了3+X薪酬体系。  相似文献   
105.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0—2019年中国实体上市零售企业的年报信息,采用文本挖掘法测算了零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水平,并实证检验了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经营效率的影响机制与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零售企业经营效率的提升。从影响机制来看,数字化转型通过扩大市场规模和改善管理效率对经营效率产生正向影响;从数字化转型的分维度来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对经营效率的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数字化商业模式和数字化渠道的作用不显著。从异质性分析来看,数字化转型对零售企业经营效率的提升效应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当中;规模过大会抑制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经营效率的提升作用;东中部地区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提升经营效率的影响显著,但是这一影响在西部地区并不显著。因此,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大数字化技术应用力度,发挥国有企业示范作用,以及克服“大企业病”,均是促进零售企业经营效率提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6.
作为新兴美学潮流,非裔未来主义提出至今虽不满三十年,但其影响力已辐射了文学、音乐、艺术等众多领域。以WoS和CNKI作为数据库,检索2003年至2021年国内外非裔未来主义研究文献,通过CiteSpace软件,运用知识图谱的分析方法对非裔未来主义研究文献进行共现、共被引与聚类分析。从一系列图谱来看,非裔未来主义研究整体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美国,尤其是在南方的佐治亚州已经形成了密切的合作网络;传统问题与现代热点相结合是它的一大特征,其中未来研究与跨传媒性更成为了其中的前沿热点。以知识图谱为分析方式深入探索非裔未来主义的研究领域、研究热点以及研究趋势,能够以更加科学的方式看待非裔未来主义研究,以期能够加深对非裔未来主义的了解并促进其相关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7.
探究近20年来我国煤工尘肺研究发展脉络与研究热点。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2000—2020年1485篇煤工尘肺相关研究文献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对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同时根据知识图谱回顾相关文献内容。结果显示,煤工尘肺研究自2000年以来发文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煤工尘肺相关研究呈现趋冷的状态;研究热点内容为发病机制、治疗、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基于煤工尘肺研究热点内容及发展脉络,建议应继续加强煤工尘肺发病机制及诊疗措施研究,同时立足于患者的实际生活,致力于全方位全周期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8.
如何抑制个体知识隐藏行为,推动企业发展与个体职业合作共赢有利于组织创新,基于资源保存和目标导向理论,以知识隐藏为中介变量,以证明目标导向为调节变量,构建合作共赢发展对个体工作绩效影响的有调节中介作用模型; 通过281份有效问卷的数据收集、因子分析以及分层回归等,研究中国情境下合作共赢发展通过知识隐藏对个体工作绩效的作用机理,考察证明目标导向的边界作用。研究认为,合作共赢发展对个体工作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隐藏在合作共赢发展与个体工作绩效之间有显著中介作用,证明目标导向调节合作共赢发展和知识隐藏对个体工作绩效的直接作用,证明目标导向调节合作共赢发展通过知识隐藏对个体工作绩效的间接作用; 因此,企业应重视创建上下联通、利益相关的员工职业发展体系,鼓励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营造能够激发员工证明目标导向的组织环境。  相似文献   
109.
The paper surveys the currently available axiomatizations of common belief (CB) and common knowledge (CK) by means of modal propositional logics. (Throughout, knowledge — whether individual or common — is defined as true belief.) Section 1 introduces the formal method of axiomatization followed by epistemic logicians, especially the syntax-semantics distinction, and the notion of a soundness and completeness theorem. Section 2 explains the syntactical concepts, while briefly discussing their motivations. Two standard semantic constructions, Kripke structures and neighbourhood structures, are introduced in Sections 3 and 4, respectively. It is recalled that Aumann's partitional model of CK is a particular case of a definition in terms of Kripke structures. The paper also restates the well-known fact that Kripke structures can be regarded as particular cases of neighbourhood structures. Section 3 reviews the soundness and completeness theorems proved w.r.t. the former structures by Fagin, Halpern, Moses and Vardi, as well as related results by Lismont. Section 4 reviews the corresponding theorems derived w.r.t. the latter structures by Lismont and Mongin. A general conclusion of the paper is that the axiomatization of CB does not require as strong systems of individual belief as was originally thought — onlymonotonicity has thusfar proved indispensable. Section 5 explains another consequence of general relevance: despite the infinitary nature of CB, the axiom systems of this paper admit of effective decision procedures, i.e., they aredecidable in the logician's sense.  相似文献   
110.
本文针对师专化学系物质结构课程的教学目的和现状,提出改革教学的思路,并从优化教材的知识结构,突出讲授内容的实用性和注重化学史和方法论的介绍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阐述了作者几年来从事物质结构教学改革的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