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6篇
  免费   300篇
  国内免费   59篇
管理学   752篇
劳动科学   31篇
民族学   240篇
人口学   578篇
丛书文集   447篇
理论方法论   385篇
综合类   2968篇
社会学   838篇
统计学   20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304篇
  2013年   531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390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314篇
  2007年   402篇
  2006年   375篇
  2005年   354篇
  2004年   300篇
  2003年   265篇
  2002年   274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新时代劳动幸福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独特命题,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幸福何以可能?这是构建新时代劳动幸福亟须解决的首要理论问题。新时代劳动幸福何以可能在理论、历史与现实的三重维度考量中得以体现,以经典马克思主义劳动幸福观、中华优秀传统劳动幸福思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劳动幸福观为其学理基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为其历史条件,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其现实基础。立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厘清新时代劳动幸福何以可能对推进该领域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2.
圣西门在实业制度理论中阐述了他的劳动幸福思想,揭示了特权阶级和实业阶级的矛盾,批判了封建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的不合理性。他始终将劳动者的幸福作为其创建实业社会的宗旨和目的,体现了圣西门对劳动人民的关怀。圣西门劳动幸福思想建立在实业制度理论基础上,主要包括劳动创造幸福、旧制度下劳动不幸福及实业制度是通往劳动幸福之路三个部分。圣西门创造性地将劳动和幸福结合起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我国培育正确的劳动观念、推动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3.
南北战争后,美国南部长期面临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贫困、农村社会发展缓慢等三农问题。上述问题与南部的种族问题相互交织,加剧了南部社会的落后与黑暗。这其中,南部黑人受害最为深重,他们被迫大规模迁徙到美国其他地区。20世纪美国有两次黑人大迁徙的高潮,到20世纪70年代有600多万南部黑人迁徙。美国南部的三农问题是黑人大迁徙的经济原因,但黑人大迁徙又反过来推动了三农问题的解决,由此可见迁徙自由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农业规模经营是中国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关键议题。农业规模经营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用工效益的差异,从而使一些规模农业经营主体陷入困境。采用嵌入性视角探讨农业规模经营中用工模式嵌入社会关系的逻辑及其影响。研究发现,农业规模经营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化用工无法有效解决农业规模经营中的劳动监督问题。而将市场规则嵌入关系规则的关系化用工使得雇佣双方产生了利他倾向,进而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工人内在的劳动积极性,从而使农业规模经营主体摆脱经营失败困境。关系化用工的实现依赖于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在用工选择、生产管理和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挥社会关系的积极作用,但社会关系范围和程度都是有限度的。因此,农业规模经营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处理好经济关系,而且需要处理好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05.
基于“目标群体回应行动评价政策及执行有效性”的思路,利用汾渭平原微观农户调查数据,以农户的清洁取暖采纳行动来评估“双替代”政策及环境规制执行效能。鉴于清洁取暖双重政策目标,将农户清洁取暖采纳分为采纳决策和采纳效果两个阶段。采用Heckman模型,从约束型规制和激励型规制两个维度分析不同环境规制手段对农户清洁取暖采纳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约束型规制对农户清洁取暖采纳决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农户清洁取暖采纳效果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激励型规制对农户清洁取暖采纳决策和采纳效果均有正向影响。控制内生性的IV Heckman模型和PSM反事实估计结果支持了上述研究结论。运用同时克服环境规制内生性和样本选择偏差问题的IV Heckman模型,从中央政府信任和地方政府信任两个层级拓展研究不同政府信任在环境规制对农户清洁取暖采纳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中央政府信任在约束型规制对农户清洁取暖采纳中发挥增强性调节作用,地方政府在约束型规制和激励型规制对农户清洁取暖采纳中均发挥增强性调节作用。最后,提出环境规制政策执行应兼顾农户资本禀赋差异、提升地方政府信任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6.
Persuasive argumentation in negotiation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107.
This paper studies how an overall fuzzy preference relation can be constructed in the compensatory context of the simple additive difference model, when imprecision on the trade-offs has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Three credibility indices of preferences are analysed and illustrated by a numerical example. Arguments are presented supporting the use of the third index, for which an interesting transitivity property (which was an open problem) is proved.  相似文献   
108.
主要探讨了NFCAPP系统中工序图生成的原理、方法、工序图数据的存贮结构及工序图的输出.  相似文献   
109.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ntry of Asian immigrant women into a gendered labor market via government-funded job training programs. The focus is on the intake processing of clients into an employment training program operated by a community based organization. The study reveals that women's family responsibilities and the cultural capital they bring function to screen them into or out of training programs and ultimately shape their location in the workforce. The study thus draws attention to how race, class, and gender enter into the organization of Asian immigrant women into the labor market. This investigation is based in institutional ethnography (Smith 1987), a research strategy which displays how activities in a particular setting are coordinated with more extended forms of social organization.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overriding concern with successful placement in a job as mandated by government regulations is a critical factor in selecting the women for these programs.  相似文献   
110.
In quantum domains, the measurement (or observation) of one of a pair of complementary variables introduces an unavoidable uncertainty in the value of that variable's complement. Such uncertainties are negligible in Newtonian worlds, where observations can be made without appreciably disturbing the observed system. Hence, one would not expect that an observation of a non-quantum probabilistic outcome could affect a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ver subsequently possible states, in a way that would conflict with classical probability calculations. This paper examines three problems in which observations appear to affect the probabilities and expected utilities of subsequent outcomes, in ways which may appear paradoxical. Deeper analysis of these problems reveals that the anomalies arise, not from paradox, but rather from faulty inferences drawn from the observations themselves. Thus the notion of quantum decision theory is disparag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