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5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5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8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829篇
理论方法论   196篇
综合类   3783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280篇
  2008年   311篇
  2007年   417篇
  2006年   418篇
  2005年   370篇
  2004年   346篇
  2003年   330篇
  2002年   287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91.
论中国古代公案小说与古代判词的文体融合及其美学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怀明 《齐鲁学刊》2001,(1):109-115
判词是一种司法文体,经过漫长时期的发育演进,在唐代发展完备并完成其文学化的转型过程,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学品格,成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到宋元时期,它开始与此时发展成熟的中国古代公案小说联姻,并在明代孕育出一种形式独特的书判体公案小说。判词在公案小说中有如下独特的美学品格和表现功能:一是有卒章显志、强化主题的功能;二是小说情节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三是在作品中起着结构上的组织作用。  相似文献   
992.
文化缺省指的是同一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对双方共有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中国古典文论中蕴含有大量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信息,在翻译过程中要恰当地补偿这些有民族蕴意的文化信息,译者面临极大地困难和挑战。结合《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一书中的翻译实例,对其中的文化缺省现象进行了细致分析,并总结了译者采用的四种主要的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993.
东晋儒学具有鲜明的融通特征,但并未丧失固有的理论品质和精神立场,它在政治观念、道德修养、审美倾向等方面都对文坛产生深刻影响,并赋予了东晋诗文正大、中和、渊雅等审美特色。这种审美风貌迥异于占据当时文坛主流的玄言风气,更在晋末宋初文风变改之际焕发出新的活力,推动了文坛演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94.
吴世昌的<重新评价历史人物--试论韩愈其人>一文有些"不同寻常",作者承认有一定的"偏见"、"成见",似与其一贯的学术精神不尽一致.对此可从"近因"和"远缘"来理解,其中"远缘"更具深层决定意义.故其"重新评价"所指广泛,旨意深远,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同时也包含某种学术"难题".  相似文献   
995.
<昭明文选>在唐代的影响,有学术影响与文学影响二途.前者以"<文选>学"为代表,以少数学者为主体;后者以诗赋辞章为代表,以唐代广大士子和文人为主体.初唐时代,两种影响并行不悖,以学术影响为盛.高宗朝至玄宗朝,随着文风日盛与科举选才偏重诗赋的转变,以及"<文选>学"学者的凋零,<文选>的学术影响逐渐衰落,而终唐之世,其文学影响却日益扩大,对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广大士子,有着无以伦比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96.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是20世纪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文化批评家、丈学批评家、后现代主义者。在他的文化批评理论中,由始至终包含着乌托邦思想,却总是被人们所忽略。詹姆逊对未来社会作出美好展望,他的文化乌托邦思想鼓励人们积极大胆想象,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虽然詹姆逊的文化乌托邦理论仍有些理想化,有些不可实现性,但他的批判精神和鼓励想象的精神值得我们提倡。  相似文献   
997.
科技词语或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词语化入、引申或直接切入当代文坛,丰富了文学评论语言和文学作品语言.这种语言现象表现出来的特点、规律及产生的效果是(1)不少科技词语已经在宽泛意义上使用;(2)某些科技词语可能具有比喻、夸张、借代、大词小用等修辞效果;(3)增添了时代气息;(4)它呈现出一个既变异又必须接受规范同时又催生新的规范的辩证过程;(5)它有利于增加原先所没有的感情色彩和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998.
当代中国文学理论反本质主义批判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自雄 《学术探索》2009,(3):116-123
对反本质主义的批判进行必要的再批判,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根本弊端,并不在于反本质主义者所简单归结的同于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本质主义思维模式,而在于当代中国语境下的政治意识形态元叙事模式;中国文学理论也应该有所建构,不应走向反本质主义者那样的极端解构,而是应通过个人写作模式进行开放而多元的本质个性化建构,并有利于走出政治意识形态元叙事模式,从而为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的创新发展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999.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爱尔兰文艺复兴时期,戏剧的突出成就不容忽视.代表人物剧作家约翰·辛格在戏剧<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中,以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交错的手法,通过使用模仿盖尔语的英语写作,运用模仿、戏仿等艺术创作手法,对当时爱尔兰民族主义者所认定的现实以及爱尔兰传奇人物和传统吟游诗人语言进行戏仿,不仅为观众带来了颇具讽刺意味的幽默,而且远离了民族志现实主义,还原了真实的爱尔兰文化,展示了真正的爱尔兰人生活.  相似文献   
1000.
历史的神话往往是被历史的书写者有意或无意缔造的,人们一旦接受了神话化的历史,便不再对神话以外的书写感兴趣,对已浮出水面的新鲜史料也视而不见.被许许多多部文学史约定俗成书写出来的"五四",并不一定就是历史的"五四".历史呈现出的多元复杂相貌的"五四",也许因为书写者习用非第一手资料,甚或因为意识形态化的缘故,在文学史中编排成了单色调的统一面孔.几乎任何一部文学史书写出来的"五四",都是出自同一模具的产物,近乎千部一面.尽管时至五四运动九十周年,但有关"五四"诸多历史的细枝末节仍被文学史遮蔽了,与之相关的许多人与事和因果的逻辑关系常常呈现出史料不足的简单,学术结论也往往显出缺乏实证的草率甚至武断.我们对真正读懂"五四"还有不小的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