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37篇
  免费   547篇
  国内免费   207篇
管理学   65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3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36篇
丛书文集   2372篇
理论方法论   603篇
综合类   12700篇
社会学   300篇
统计学   49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273篇
  2015年   338篇
  2014年   900篇
  2013年   748篇
  2012年   1104篇
  2011年   1213篇
  2010年   998篇
  2009年   1022篇
  2008年   1111篇
  2007年   1374篇
  2006年   1326篇
  2005年   1159篇
  2004年   1130篇
  2003年   1082篇
  2002年   963篇
  2001年   708篇
  2000年   400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相对于各种各样文学形式的探索,主旋律创作以质朴的现实主义手法反映当下生活。受齐鲁文化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的山东文学似乎格外青睐主旋律创作,然而当我们面对山东文学在文学潮流中“失语”的尴尬处境时,从文化层面深入剖析主旋律创作带给山东文学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其对营造自由、开放、兼容并蓄的文学空间的影响,是必要而迫切的。  相似文献   
992.
权利、权力的博弈与整合促成现代宪政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宪政是动态中权利、权力博弈与整合的结果。权利、权力语境中宪政的价值诉求是指在权利、权力博弈中对国家权力的规范制约和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是实现宪政的动态过程,即是如何在制度设计和实践中实现对国家权力的规制和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宪政价值诉求实现的表征是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93.
俄罗斯的人名是俄罗斯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是反映民族文化特征的重要镜象之一。文章分析了俄罗斯人名所具有的宗教性、泊来性、重复性、固定性、社会性等特征,并揭示了其独具特色的语言国情价值,对深入了解俄罗斯国情和文化、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94.
工业遗产的价值与保护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20世纪末以来,工业遗产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记载工业文明历史的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工业遗产具有历史、科技、美学、经济、教育和精神等价值.一些工业化国家在工业遗产保护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包括将工业遗址改建成博物馆、改建成景观公园和综合开发利用三种典型模式.尝试界定了中国工业遗产的内容和时间范围,剖析了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超前性和复杂性特点,提出了我国开展工业遗产保护的几项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995.
激励理论一直被许多企业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致胜法宝,然而真正的实施效果并没有人们期望的那样好。这主要是因为,需求并不是人行为动机的全部。文化价值观从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角度影响着人的行为动机,因而深入研究员工的文化价值观对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极为重要的。在国内企业界中,文化价值观的作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远未得到重视。从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演变中得到启示,为我国企业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96.
虚拟性实践的存在形态虽然是虚拟的,但其价值功能却是真实的。虚拟性实践极大地扩展了人类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在更高层次上体现了人作为“符号动物”的类本质特性,带来了人类思维能力的飞跃,推动了精神生产的发展,以新的交往方式丰富了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997.
网络文学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的悄然兴起,给传统文学所形成的主流意识形态带来新的挑战。游戏性消解“主旋律”,全民写作嘲笑“把关人”,语言狂欢戏说文学功能,“超文本化”突破传统观念等,是网络文学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具体表现。要重构网络文学的意识形态,需要树立“寓教于乐”意识,提高写作水平,关注现实生活,同时还要积极实现网络文学的纸面化。  相似文献   
998.
“科技异化”释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异化本身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异化”与“对象化”、“外化”、“物化”是有区别的。“科技异化”概念,是对马克思异化概念的引申和发展,科技异化是与“科技代价”、“科技负面效应”、“科技价值两重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不同概念,不能混淆。  相似文献   
999.
中晚唐盛极一时的咏史诗发展到晚唐后期,逐渐形成一些固定的套路。当咏史诗日渐失去其活泼的诗思与多样化的风格时,咏史赋却借助其文体优势,宛转敷演,唱叹多情,回归于诗,完成了富于积极意义的嬗变。  相似文献   
1000.
金朝儒学驳杂而不统一,流播着许多派别。新、旧儒学并存的格局是构成金朝文学的文化生态环境的重要元素之一。金朝境内旧儒学思想的回升,是整个古代儒学发展过程中的特殊运动形式。北宋理学诸流派起初潜存于民间,后来随着南宋理学逐渐北传以及文人纷纷涉足,新儒学终于在金末元初蔚为大观。终金一朝,盛行于士林、文坛并对创作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理学派别是被认为非正宗的蜀学。文人对儒学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种类型专门致力于研习和传播新、旧儒学,以纯儒自居;另一种类型博采杂取,兼容众说,于儒学之外叉濡染释、老。儒学对金朝文学的意义主要反映在3个方面:首先,其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都程度不同地体现在各种文体的创作中;其次,出现了许多阐发儒家思想尤其是宋学的诗、文作品;再次,文学活动中的文以载道、修辞立诚的意识得以强化和深化。儒学对金朝文学的作用表现为正、负两方面。金朝作家和文学理论家较好地解决了文、道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儒家思想对文学的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