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4篇
社会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21.
中央空调冷源可有多种组合方式,不同组合方式的选择将直接影响空调项目的初投资运行费用、维护费用和使用年限。本文以某工程为例,对压缩制冷机加锅炉、蒸汽型溴化锂制冷机加锅炉和直燃型溴化锂冷热机三种冷热源组合进行了经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冷热源组合对确定的中央空调项目而言,总费用可相差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上述三种不同冷热源组合,以蒸汽型溴化锂制冷机加锅炉总费用最低。  相似文献   
22.
采用电导率和粘度测量的方法研究了锂电池LiClO4-PC-DMC电解液体系的离子迁移性质,以FTIR方法表征了电解液中离子与溶剂分子以及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LiClO4-PC-DMC电解液的电导率随LiClO4浓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测量温度升高而增大;FTIR方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PC浓度的增加混合溶剂的羰基峰紫移和DMC的醚氧不对称伸缩振动峰紫移,锂离子与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使羰基峰红移、醚氧不对称伸缩振动峰紫移,这种Li 与羰基氧及醚氧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了电解液的电导率随Li 浓度与混合溶剂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温度一定时,0.8 mol.L-1LiClO4PC-DMC(1∶1)具有较好的低温性能。  相似文献   
23.
分析了影响LiNbO3波导型F P滤波器性能的3个因素:传输损耗、端面缺陷、温度变化.推导了在考虑波导损耗时的功率传输函数表达式,制作的质子交换LiNbO3光波导的传输损耗为0.35 dB/cm左右,指出在F P腔长较短(0.5~1.0 mm或更短)时,传输损耗不是影响滤波器性能的主要因素.引入端面缺陷因子来分析缺陷对滤波器功率传输函数和精细度的影响,经分析表明要使滤波器保持良好的性能,其缺陷因子不应远大于20 nm.最后分析了温度对滤波器性能的影响,指出温度变化使F P腔的中心波长发生漂移,但对峰值功率传输系数和精细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24.
以LiOH.H2O和MnAc2.4H2O为原料直接沉淀得到沉淀物后,通过焙烧合成了尖晶石结构LiMn2O4.利用XRD研究了沉淀方式、焙烧温度对沉淀物及其在焙烧过程中结构的影响,并研究了所合成LiMn2O4样品在盐酸溶液中Li的脱嵌性能及Li脱嵌后样品在CuSO4溶液中吸附与插嵌行为.研究表明,正加法有利于前驱体向LiMn2O4的转化,前驱体在800℃以上焙烧才能制备晶形完整,结晶度高的尖晶石结构LiMn2O4;800℃焙烧所合成的尖晶结构LiMn2O4在0.5 mol/L盐酸溶液浸洗20 min即达到平衡,氢离子取代大部分Li离子进入到尖晶石LiMn2O4的晶格中,95%的锂离子被洗出,形成富锰型尖晶石结构HxLi1-xMn2O4,导致LiMn2O4的晶胞发生收缩,晶胞参数和体积减小,但没有改变原有的LiMn2O4尖晶石结构.浸铜后保持了原有的LiMn2O4尖晶石结构,只是晶胞参数比HxLi1-xMn2O4又略有增加,晶粒变大.  相似文献   
25.
在分析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溴化锂降膜吸收理论及实验研究的成果和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6.
Medication treatment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short-term efficacy of various SRIs, opioid antagonists, and mood stabilizers in sub-samples of adult treatment seeking pathological gamblers. Pathological gambling is frequently comorbid with bipolar spectrum disorders, substance abuse/dependence, and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and comorbidity may influence treatment response in pathological gambling. This review focuses on recent research examining the treatment of pathological gambling and highlights m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for future stu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