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3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39篇
理论方法论   109篇
综合类   874篇
社会学   8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旗袍是由满族的袍服演变过来,一开始具有浓厚封建色彩,在民国时期加入流行元素和采用国外先进裁剪和加工方式后,成为流行全国的国服。而就是在旗袍的逐渐流行变化的这段时间内,中国服装业初步完成了现代性的转型,而旗袍正是这场转型的完美典范。透过旗袍的流行,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服装的这场现代性转型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52.
Abstract

The central concept of Western Enlightenment is scientific reason. It catalyze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ty, but itself contains a series of paradoxes: between “ought” and “is,” between necessity and freedom, between universality and historicity, and so on. The impact of Enlightenment reason on China was negative in that it generated a superstitious belief in the omnipotence of scientific method and in Western experience and political principles. Consequently, Chinese liberals were unable to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rn Western culture and traditional local cul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deals of Enlightenment modernity and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of real-life politics. At the same time, they were unable to identify the rational and non-rational elements in Western modernity or to develop what was useful and discard what was not. The real value of the Enlightenment lies in its spirit of reflective criticism. It is, therefore, an unfinished business in terms of eliminating superstition and dogma.  相似文献   
53.
文明交流史上一个明显的趋势在于:当强势文明分析弱势文明时,往往更关注其器物层面的东西;相反,弱势文明更向往强势文明原典性的东西,有一种找到神圣开端的寻根冲动。两千年来,中国学人动辄追溯两希传统的认识论根源,似乎西方文明的胜利真的可以用这种神圣起源来论证一样。但如仔细分析,这种盲目的溯源在逻辑上是有问题的,先验论的色彩较为浓重。  相似文献   
54.
研究表明,在同样的社会阶段,不同地域的未成年人的现代观具有显著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同一性表现在:价值意识基本一致、价值取向基本一致、价值选择基本一致。差异性表现在:价值认知的程度不一、价值行为的强度不一、价值发展的跨度不一。基本导因是:接受的成人价值观的影响不同、生存条件的差异、传媒影响力的差异、时尚不同步。  相似文献   
55.
老舍在1930年代所写的《文学概论讲义》等理论著作中对文学理论现代性进行过深入而独到的探求。他强调文学理论的科学性,给中国古代“文说”正名;张扬文学价值的审美愉悦性,反对滥加“利用”文学;重视文学研究的内部研究,不满文学的外部研究;强调文学创作的创造性,批评文学摹仿说和复古调。  相似文献   
56.
西方美学史中的"西方"二字只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不是政治概念。因此,没有理由把马克思的美学思想排除在西方美学史之外,或者把两者对立起来。从系统论的观点看,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绝不能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它是西方美学发展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把它放在这个整体中,研究它与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在整体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才能真正从本质上把握它,也才能真正勾勒出西方美学乃至人类美学发展的真实面貌。马克思主义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上究竟占有什么地位?四个字可以概括:承上启下,或说承前启后。所谓"承上",是指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与黑格尔以及康德等人的关系。所谓"启下",是指马克思主义美学对西方现代美学的影响。以马克思为例,他的美学思想在吸收传统美学精华的同时又构成了对传统美学巨大的挑战,具有鲜明的现代性,与同时代的美学一道成为开启现代美学的原动力之一。这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搞》中即有突出的表现,具体就是:追求人—社会—自然的统一,超越唯心与唯物,融合主体与客体,自觉的历史意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统一。  相似文献   
57.
新时期初,王蒙在小说创作中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意识流"手法进行了大胆尝试。他的意识流小说既具有现代派小说的基本特点,又融入了民族的文化积淀与审美情趣,以中国式的人文精神,从现实的感受出发来规范意识的流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意识流"。  相似文献   
58.
公民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中外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表明,只有实现人的现代性,才能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现代性。要实现人的现代性,必须在现代性视野下准确把握公民教育的内涵,开展以公民权利和义务为核心的教育活动,构建适应现代性要求的公民教育体系,拓展公民教育渠道,创新公民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59.
通过探讨历史连续性与非连续性,历史研究中重视史料与发挥合理想像,以及历史著述之有限性和不可避免之当代性,揭示出历史与历史研究之复杂性。指出完全恢复历史本来面貌,不仅不可能,而且只能是一种幼稚的幻想。同时,在探讨历史理性与历史规律联系时,指出不能如后现代思想家那样把历史断裂绝对化,但也不能把历史连续性和规律性绝对化。在探讨历史研究现状时,通史研究必须建立在专史与微观史研究基础上,而中国专史与微观史研究恰恰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60.
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研究是从犹太教问题出发的。我们只有从他的政治哲学研究与他的犹太教传统的关系入手,才能对他的政治哲学思想的内在理路有一个清晰的把握。这对于我们思考现代性问题和自己的民族传统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