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3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68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45篇
人口学   25篇
丛书文集   236篇
理论方法论   100篇
综合类   1272篇
社会学   29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人是在时间中生成的,对时间的体验对应着人类对自我的认识.从现代文学中女性作家创作的小说着手,依据现代女性小说作品中显现出来的女性对时间的三种体验:循环性时间体验、绵延性时间体验、碎片式时间体验来透视女性整体的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102.
王安忆《遍地枭雄》在直面现实可能性的虚构情境中建立起一个叙事意义上的"侠义"世界,但作者的叙事存在着观照生活与戏说英雄的矛盾,在一种看似充满温情与同情的叙事情境中隐藏着的是冷漠的眼神,并因此影响了文本意义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3.
"功能"与"审美":人物解读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分为"功能性人物"和"审美性人物".叙事作品中人物的功能性和审美性通常粘附在一起,只不过不同的作品其侧重点有所不同罢了.将功能性人物的分析方法和审美性人物的分析方法结合起来的策略是解读叙事作品中的人物的一种合理而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4.
105.
家族小说的叙事话语隐含着丰富的文化密码。家族小说的叙事机制和主题建构相当程度上与文本话语系统的参与密切相关。参与家族文本叙述的话语模式主要有西式话语、政治话语和古典家族话语。现代家族故事就是一场话语之争,是西式话语、政治话语解构古典家族话语的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06.
现代性是关于时间意识的观念性阐释,而城市则是现代性的载体与集中呈现。文学中的城市书写与现代性的时间观念紧密相连。时间,既规训了城市的演变和现代人的生存方式,也造成了城市文学叙事的多元化与异质性。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城市叙事,一定程度上就是作家关于时间的体验与想象性的表达。时间成为文学中城市叙事的母题,同时母题有关时间的不同表达方式也带来了城市叙事审美上的嬗变。  相似文献   
107.
文章首次系统地追溯与刻绘出英美汉学界中西比较文论研究的轨迹,主要将之划分为两个阶段,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又分疏为比较诗学与比较叙事学两大研究类型。在检索与思考这些历史现象时,文章试图揭示出潜藏在不同比较模式之下的内在视角或“标尺”,进而指出,模式的变化往往受制于一系列在多层次上分布的要素,如中西之间话语权力的对比、西方社会的自反性问题意识、文化观念或学理方法的变迁等,这些要素会以不同的比重影响到比较文论研究前趋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8.
中国现代作家自传是在继承传统传记文学观念和借鉴外来传记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以鲜明的主体性、多重的叙述话语、彰显个性的成长叙事和心理化叙事,以及与文学文本的互文等特征体现了中国自传这一文体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09.
文学界对凯瑟琳·安·波特的研究多停留在其写作风格上,实际上,如果结合小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8年大流感爆发的背景来看,她的短篇小说《灰色马,灰色的骑手》是一部创伤小说。其中的创伤叙事不仅有助于个人的创伤修复,更揭露了被帝国战争话语掩盖的集体创伤,是对历史叙事的一次积极补充和修改。  相似文献   
110.
刘小兵的《积极叔》是一篇典型的包产叙事的文本,真实地反映了包产的复杂过程,表现出转型期的复杂思想。从政治、伦理、道德等维度对其进行解读,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包产进程的原貌,而且对探讨知识分子的创作心理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