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7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41篇
民族学   27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49篇
丛书文集   245篇
理论方法论   239篇
综合类   1263篇
社会学   250篇
统计学   19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刑法理论通说基于我国刑法第89条追诉时效的规定,认为我国刑法中承认连续犯的观点,是对连续犯的一种曲解。对我国刑法中是否承认连续犯的考察,须从连续犯的理论入手,并考察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相关规定,而我国现行刑事立法中目前还不具备连续犯的立法土壤。因我国刑法对同种数罪不实行并罚,连续犯与同种数罪的区分并无司法实践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族院校应该是以全面服务于非主流族群作为自身的基本定位,民族院校的新闻传播学科要在准确理解这一定位的基础上确立自身的发展路径,以鲜明的特色建构来强化自身的学科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中国的发展以1978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30年。前30年,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顺利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任务、社会主义改造,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后30年,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强盛,但是也面临着发展的困境。如果说,正是通过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真正跻身世界大国行列,那么中国在今后的发展中解决一系列发展难题,也必然要靠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因此,认真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我们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4.
庄子哲学思想产生于楚国独特的历史土壤。楚国历史悠久的天文学,为庄子的朴素唯物的天道观提供了科学基础;楚人是《易经》与阴阳家的鼻祖,其辩证的思维方式,为庄子哲学提供了“切玉刀”;楚国在长期而独特的历史道路中成长的民族精神,为庄子哲学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营养。  相似文献   
15.
清代评论者对钗黛形象的理解与阐释,是<红楼梦>无限发展的接受链条上的第一环,他们对钗黛形象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后人理解的基础;他们对钗黛形象理解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以及在评论过程中流露出的强烈的主体心态,其背后复杂的原因值得我们探究.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关于高等教育发展若干重要问题的论述 ,相互关联 ,相辅相成 ,是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对于我国新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重点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道路、功能、根本任务、灵魂以及衡量的标准等五个方面来谈学习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探讨了留学生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本文认为 ,中国现代化因列强的介入而启发 ,但也因此而陷入模仿的怪圈 ;留学生重新考量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确立了“立国”须先“立人”的主张 ,以思想文化尤其是文学作为实现现代化的基本的价值取向和突破口 ,从而为中国现代化的实现找到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试论分部财务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发展使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企业集团大量出现 ,客观反映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显得更为重要 ,由此探讨分部报告理论及在我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略论东南亚华族的族群认同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二战以后 ,东南亚华人的国家认同 ,逐渐从认同中国转为认同于当地 ;其族群认同也从认同于中华民族转为认同于华人族群。各国华人的族群规模、经济实力、凝聚力 ,以及当地国政府的华人政策的不同 ,其华人族群认同的发展过程和走势也各不相同。但总体趋势是融合于当地社会 ,或作为族群之一构成当地国家民族的组成部分 ,或是同化于当地主体族群。他们作为东南亚人 ,在今后很长时间中仍将保持强弱不等的华人族群认同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媒介是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无论是从媒介全球化的发展态势来看,还是从我国传媒的竞争格局来看,民族文化都面临重大的挑战,与异域文化之间的受众争夺已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我们的民族文化除了关注本土受众之外,还要争取海外的华人受众、在中国的外国受众和跨越国界的受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