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43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7篇
丛书文集   227篇
理论方法论   56篇
综合类   1361篇
社会学   64篇
统计学   19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从词义、句法位置、重新分析三个方面对“为”的语法化过程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为”的语法化是“为动”双宾语句消失的主要原因。动词“为”在词义泛化的基础上,由于句法位置和组合功能的变化而最终失去其原来的动词意义和在句子的核心谓词地位,虚化成表引进服务对象的介词,从而导致其双宾语结构的消失,形成新的“介·宾·动”结构。  相似文献   
62.
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从图形/背景理论出发,探讨图形/背景这一认知概念对英语被动句的解释及其对翻译的指导作用。对几种不同的英语被动句句型进行研究,并对该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被动句的汉译进行了探讨。认为英语被动句并不是简单的由主动句变换而来,而是有其认知的理据,因此,翻译的时候,也必须综合认知的因素,否则不能取得好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63.
自由的性质     
尽管自由的关系和意义错综复杂,但个人自由构成所有其他自由的基础,也是理解它们的前提。在政治哲学里,个人自由始终就具有政治的意义。而在现代政治共同体之中,个人自由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任何其他目的的手段。因此,现代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制度的宗旨乃是为个人自由提供最大限度的可靠的空间。法治、民主以及共和的原则是支持和保障自由的方式。不过,随着社会的变迁,个人自由在其个人关系和活动空间的方面也会发生变化。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并不是两个问题的,而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层面;在政治哲学里,该理论是人们认识个人自由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64.
反身宾语句生成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身心二分”的“心支配身”认知框架,二是主观移情。反身宾语句有较强的描写性和事件伴随性,主要出现于文艺语体中。  相似文献   
65.
从外国诗歌语言中借鉴而来的欧化语言贯穿了整个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过程。这主要表现为欧化词语的介入、语法与句法的更新以及语言表述方式与诗歌功能的拓展三个层面。尽管其命运坎坷,但已经内化为现代诗歌不可离析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6.
形比句是比较句的一个类别,指谓语是形容词及形容词性成分的比较句。从调查的语料来看,东汉至宋这一阶段,相似比类形比句句式的肯定形式主要有九种类型:X与YA、X如YA、X似YA、X似Y样A、XA如Y、XA若Y、XA似Y、XA如似Y、X比YA,否定形式主要有两种类型:X不与YA、X与Y不A,否定形式的用量要远远小于肯定形式。肯定形式中,XA如Y型句式的用量和使用比例最大,其他几种多见于唐宋时期。  相似文献   
67.
首先从词汇学的角度,对汉日反义词的概念作了简单的对比研究工作,归纳了汉日反义词概念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就反义词的定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次通过对中日两国相关辞书、语言实践的对比分析,指出了汉日反义词在构成上,特别是否定接头词构成上的一些互动作用.希望能对语文教学以及对外汉语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8.
从西方人的“消极面子”看中西文化及其礼貌言语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Brown和Levinson提出的以自由为核心的“消极面子”概念,对中西文化及其礼貌言语现象作对比分析后可见,就Brown和Levinson的“消极面子”概念而言,中西文化及其礼貌言语存在着较大差异,无法用某种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相似文献   
69.
在先秦汉语中,"弗"作为一个一般性的否定副词,它的语法意义并非单纯地体现在用于省去宾语的外动词和介词之前.在先秦不同时期的各种典籍中有大量的例子表明,它不仅可以用来修饰带有宾语的外动词和介词,甚至还可以用来修饰内动词、形容词以及状词.因此,"弗"字既不是"不之"的合义,也不是"兼摄了代词宾语的职能",它不可能是"一个含有代名词性的宾语的否定词".它是一个单纯的否定代词.  相似文献   
70.
"界"是句尾助词"了"的核心意义,其功能是表示"状态的变化".对<骆驼祥子>两种英文译本的有关数据统计和比较分析表明,句尾助词"了"可以翻译成目的语中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这进一步证明了句尾助词"了"并非"时"的标志,翻译中"时"的选择主要依赖于时间词语和其他语境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