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66篇
  免费   600篇
  国内免费   143篇
管理学   126篇
民族学   487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78篇
丛书文集   1754篇
理论方法论   638篇
综合类   10383篇
社会学   880篇
统计学   26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97篇
  2017年   241篇
  2016年   244篇
  2015年   352篇
  2014年   884篇
  2013年   933篇
  2012年   1026篇
  2011年   1135篇
  2010年   868篇
  2009年   871篇
  2008年   873篇
  2007年   1049篇
  2006年   941篇
  2005年   880篇
  2004年   832篇
  2003年   791篇
  2002年   677篇
  2001年   567篇
  2000年   304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In this article I examine the lack of self‐care regimes for women working in the non‐profit/non‐governmental sector. While I draw on ethnographic research conducted in the Malaysian context of women's organizations, the issue of self‐care for activists and feminist activists is a global one that crosses borders and boundaries. I explore the gendered nature of care and care professions to demonstrate how women are predominantly affected in these working environments. To date, there has been little scholarship on self‐care and care in non‐profit/non‐governmental working environments. Using interviews with women working in the sector, I argue that women's emotional,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comes at a cost in these hectic workplaces.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on gender, work and care in women's organizations by taking seriously women's concerns working in these spaces, where they experience self‐neglect and institutional barriers in care regimes.  相似文献   
12.
乡约的诸属性及其文化原理认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乡约是传统社会乡民基于一定的地缘和血缘关系,为某种共同目的而设立的生活规则及组织。乡约最初形成于中国,后传播至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成为东亚社会共同的法律文化传统。传统中国的乡约有其时空性、价值性和法律性。乡约不是国法,但在乡民的实际生活中发挥着法的作用,是中国传统社会秩序构造链中的重要一环,其内贯一极二元主从式多样化的文化原理,与传统中国社会的结构和文化理念相契合。近代以来,乡约总体上呈现出消解的趋势,但至今仍有各种流变形式,认真对待,合理改造,必有益于中国类型法治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英语时,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往往会给我们的阅读带来很大的困难。本文拟从词汇的文化内涵、历史典故和西方现代历史文化等三个方面来论述中西文化差异对篇章阅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现代文化的形成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作者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精神上的反映,包括意识形态和其他一切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对经济、政治又具有强大的反作用.中国现代社会主义文化是由农业封建主义文化在近百年的经济、政治发展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成的,它的前进方向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5.
公有制经济比例过大 ,非公有制经济比例过小是山西所有制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它对山西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适度压缩国有经济比例 ,是促进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6.
作家的人格是其作品风格的内在因素 ,往往决定着其作品的风格。我们在研究作品风格的时候 ,不能不关注作家的人格。只有对作家的人格进行全面深入的审视 ,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作品的风格。探讨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及其特征 ,是深入研究陶渊明作品风格的至关重要的途径。从陶渊明的作品中 ,从他的言行中 ,我们可以领悟到他的情趣和胸襟 ,领悟到一种具体的人格。陶渊明自然率真平和旷达的个性特征构筑了他的诗化人格 ,即未经世俗异化的高尚贞洁的人格。这种人格的内在思想根源是自然化迁的宇宙观和委运自然的人生观。这种人格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他任真自得和固穷守节的行为方式。他的作品中常见的酒与菊、孤松、孤云与归鸟等艺术形象组成了陶渊明诗化人格的象征系列  相似文献   
17.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英语习语中的非言语交际行为及其特征进行探讨研究,认为英语习语在非言语交际中具有民族性和修辞性的特征,通过身体动作、面部表情、颜色、服装容饰等非言语行为的表达,强调和加强了言语内容,使得习语更加形象、生动、传神。  相似文献   
18.
契丹诗歌留存不多,但其中蕴涵的文化信息却十分丰富。契丹诗歌的演进过程,就是契丹民族汉化进程的形象展现。通过对这个过程的分析研究,揭示出契丹民族的习俗由“无礼顽器”到文质彬彬;思维模式由简单平直到二元对立;情感由简单粗放到委婉细腻;思想意识由原始状态到汉民族多种哲学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与武术文化世界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还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它实质是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集团为主导的,西方强势文化利用其资本、技术和市场优势对其他弱势文化的渗入、控制或强制“输出”。在西方“文明示范”面前,“拿来”的精神气魄固然重要,但“拿出”也同样不容忽视。当前,武术世界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过分偏重武术技术的推广和交流,而轻视武术文化的传播。因此,我们要把握全球化为武术文化世界化发展提供的历史契机,“推武术以布中外,敷文化以及四方。”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损耗介质材料电磁参数的宽频带测试问题,提出了利用脊波导进行测试的新方法,建立了电磁参数测试系统,并采用TRL技术进行了系统校准。该方法仅用3个波段的脊波导即可覆盖2.0~18.0GHz宽频带范围内的电磁参数测试,具有频带宽、体积小、测试精确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