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8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21.
《后汉书》李贤直音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波 《唐都学刊》2006,22(1):14-17
李贤所注《后汉书》中直音部分除了注音目外,还含有其他信息。将其分为同声符的单纯注音、非同声符的单纯注音、协韵、读曰、古今字和借用字、其他等6个部分进行整理和分析,依据释例探幽索微,指认注者作注的依据和意图,从语意学、训诂学角度切入,对6大类直音注音予以精准确切的学术评价,对于研究唐代的语音系统资料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本文介绍了爱因斯坦符号在麦克斯韦理论中的应用,着重讨论了麦克斯韦方程的微分形式和积分形式的等价问题。  相似文献   
23.
假借本无其字,通假是古人写的别字,词典的注音与释义需要对这二者有所区分。假借造字形成古今字,古字注音当以古代韵书作依据。今字音有变化的应注出区别;通假字今音与本字音不同,宜遵“读以本字”之训注本字音。假借造成古今字以不用“通”字为是。词典在通假义列立上错收与漏收较多,没有严格按通假义的概念去把握,没有注意通假时限,没有注重词义、声韵分析,对训诂术语缺少认识,盲目信从旧注,有的回避书证,避繁就简,大量歧异都缘于对通假义的认知。后起字之间的借用,词典可取用“通”字。  相似文献   
24.
反切是我国古代韵书中一种重要的注音方法。随着语音的发展变化,中古时期所制定的反切已经不能准确地切拼出所切字的普通话读音了。普通话语音可分为声韵调三个系统,在每一个系统中,反切与其有着清晰的对应规律。只有全面总结反切今读的音变规律,综合运用相关成果,才能准确掌握反切的拼读方法。  相似文献   
25.
《汉书》应劭注包括注音和释义两部分。音若类注音法已明显处于劣势,直音是最主要的注音法,反切正日趋流行。认为反切为孙炎、服虔所创制的观点不确。其释义体例在汉末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不但揭示了汉末汉语词义的系统性,更重要的是展示了汉语词汇词义的复杂性、具体性和抽象性。具有较高的语言、历史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6.
《黄帝内经太素》杨上善音注校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上善为《黄帝内太素》所作音注有一特殊情况 ,有的是俗体字所为 ,有的是传写所讹 ,有的系形近而误 ,有的由音理乖逆 ,有的是破读、训读等原因所致。辨识之 ,便于看清杨上善音注的特点 ,也有益于研究俗体字、校勘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7.
记谱法就是记录乐曲的方法。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或是其它地方,记谱法在音乐发展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位置。中世纪这个阶段的记谱法,对音乐只是大概的、模糊的记录。即使当时的记谱法还处于模糊记谱阶段,但这些记谱法的出现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当时音乐的传播和交流,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8.
《汉语大字典》编撰质量上乘,在汉语辞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过也偶有小疏。以《广部》为例,即存在以下错误:注音讹误、字义衍释、义项缺漏、释义笼统、缺义失考、正字未出、异体未明、未辨字形、误引引文、承袭讹误等。  相似文献   
29.
《尔雅》汉魏古注有犍为文学、刘歆、樊光、李巡、孙炎五家。《尔雅》汉魏古注无论从《尔雅》版本、古词古义保存、词义辨析、释义方法等方面来看,还是从语词角度考察古代文化内涵、探讨语源来看,或者从探求反切形成的历史过程来看,均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因此,汉注的筚路蓝缕之功,是郭注得以集大成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0.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慧琳<音义>在给唐代方音(如吴音、秦音)注音时,有以方音实际读音注音的体例.明此体例,可以了解慧琳<音义>中方音读音的真实面貌,还可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比如慧琳<音义>中吴音、秦音的性质以及某些屋韵三等唇音字与某些咍、佳韵牙喉音字的读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