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4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96篇
管理学   31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2篇
人口学   72篇
丛书文集   385篇
理论方法论   158篇
综合类   2244篇
社会学   389篇
统计学   5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312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教学策略由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学生心理引导和教学监控等条件性知识以及教师教学经验、反思、行为习惯等组成,具有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特征。其中知识部分属于学科教学知识(PCK)范畴,具有情境性和多种知识融合的特征。学科教学知识的“特殊整合”,不仅需要相应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还需要情境性教学经验。然而,中小学教师有经验缺理论、高校教师有理论没经验的问题普遍存在,形成教学策略与教学行为之间双向转化的瓶颈。为此,大学和中小学教师需要以外部利益驱动构建协同共创平台,在相同教学旨趣吸引下组成优势互补的研发团队,形成突破教学策略转化瓶颈的分层赋能与共创机制。“大学―中小学”(“U-S”)协同共创,应注重从教学策略理论知识传授到教师教学行为转变、从学习名师经验及其教学策略创新到新教学策略文本形成的转化与共创过程,形成特色鲜明的学科教学策略知识,将其以陈述性、程序性、策略性知识形式融入师范生实训教学,进而实现对现有学科教学知识的新突破。只有构建“U-S”共同体,协同实现教学策略的“理—实”双向共创,才能赋予教学策略以“内容、形式和旨趣”三个维度的理论和实践生命力,才能发挥双方优势,形成规模更大的教学策略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52.
教育的进步,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以浙江省为代表的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以扩充合格教师队伍为重点的院系调整时期、以发展义务教育师资力量为重点的师范教育稳定发展时期、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重点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时期。浙江省教师队伍之所以能够由“弱”到“强”,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和职称结构不断优化,其关键在于围绕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活力和职业声望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基于对浙江省教师队伍建设基本经验的梳理与总结,探索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与创新的实践路径,有助于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为促进我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与创新应注重四个方面:在坚守中创新师范精神,促进师范教育专业化;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建立“新师范”实践共同体;加强师范教育政策扶植,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提升教师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53.
基于网络爬取的方法,对近几年的121条有关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典型案例进行可视化分析,对词云图、语义网络分析、LDA主题模型的特征分析进行语义挖掘。挖掘出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治理中的突出问题,了解阻碍网络舆情防控与治理之因。文章提出了构建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建立网络舆论治理机制、健全传播者和接受者引导与培育机制、完善网络舆情法制与追责机制、优化网络舆情的多元联动共治机制。以期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情有效监管,整治网络谣言乱象,较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4.
个体体验属于个人独特而不可复制的经历,不同的体验会带来不同的社会认知,也会带来不同的人生思考,而顾城自小而大的独特成长和经历则促使其不断地追寻自我。从幼时开始思索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渴望一种自然而然的生命状态。而成长环境的变化以及时代与社会氛围的影响,让顾城逐渐在生成文化自我的同时走向了一个反文化的自我,抗拒社会文化对自己思维的统治,在反叛中执着地追寻着自我。出国后的异域体验,让他在多元文化的映照下重新进行自我的定位,在东西方文化中重新审视自我,体味生死,追寻终极的自我,最终形成自我的消解。顾城自我观念的生成与流变,既是时代与社会变动中独异的文化样本与标志,也是一个个体努力寻找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终极探索。  相似文献   
55.
文章通过对国内"医享网"癌症社区"肺癌圈"中33篇精华帖的叙事分析,探究其中生命故事的主体对自我身份的建构路径及其对生命价值的意义探寻,并尝试性地提出一些反思。研究发现,在自述和他述生命故事中,叙事者在信息寻求过程中改善自我印象,并运用"写作疗法""阅读疗法"和叙事隐喻理解疾病,帮助患者重塑自身角色。通过社群互动,患者形塑了对自身的身份认同,并形成了集体层面的生命价值观。从本研究的结论看,疾病叙事是癌症网络社区患者建构个体身份、形成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叙事或可成为未来增进社会对癌症乃至其他疾病的理解、推进治疗与康复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56.
突发的疫情使得线上教学在所有高校全面铺开。为了了解这次“应急线上教学”的教学效果,上海理工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对全校师生从线上教学的评价、线上线下教学体验对比、线上教学带给师生的改变等方面进行了线上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研究对专项调查的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线上与线下学习效果基本等效、线上线下教学各具优势、线上教学带来深刻改变的调查结果,提出了线上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相应提升线上教学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7.
虚拟集聚是数字经济的产业组织形态,是数字经济下资源重新配置的方式,已经渗入人们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从集聚效应、新动能、新认识、新增长点等维度剖析虚拟集聚的现实基础,研究虚拟集聚对制造业的冲击及其在数字经济下的新应用。研究认为,网络空间的虚拟集聚是以“网”为基础、以“台”为依托、以“云”为支撑、以“端”为条件,虚拟集聚是集聚在数字经济下的演进,是在网络空间的集聚,具有智能物流、交易费用、空间范围、信息匹配、知识溢出、弱化黑洞、资源配置等集聚效应; 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中国制造强国梦形成历史性交汇,促使虚拟集聚应运而生,并且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新动能,能够显著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带动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培育出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中国制造迈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顶端; 虚拟集聚下制造业的关键核心是互联,在应用中需要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相辅相成,需要技术的支撑,表现为高度自动化、高度信息化和高度网络化,横向集成、纵向集成与端到端的集成,虚拟集聚的生产要素和生产力都是在虚拟空间体现,将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调、智能化变革;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虚拟集聚成为新经济增长点,国际供应链中的虚拟集聚显著增长,跨境电商兴起,外贸行业快速数字化发展,教育行业、学术会议借助网络和软件线上进行,线上办公、云端会展快速流行,网络与快递业、餐饮与外卖业、短视频与直播经济、云医疗与大健康迅猛发展,数字阅读、文娱产业线上流行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元宇宙的虚拟世界也将推动科技发展带来经济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58.
Institutional Ethnography and Experience as Dat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xperience, as concept, is contested among feminists as to its epistemological status, thus its usefulness in knowledge claims. Institutional ethnography (Smith 1987) is a feminist methodology that nonetheless relies fundamentally on people's experience. Not as Truth, nor the object of inquiry, but as thepoint d'appui for sociological inquiry. This article offers a demonstration of institutional enthnography using observational and interview data that show experience as methodologically central to a trustworthy analysis. A moment in the work lives of nursing assistants in a long-term care setting is captured by a participant observer. The analysis produces two lines of argument. One is methodological; it is argued that nursing assistants' experiences are an entry into the social relations of the setting that, when mapped and disclosed, make those experiences understandable in terms of the ruling arrangements permeating both the organization and their own experiences. The other argument is substantive; the inquiry uncovers how a quality improvement' strategy in a long term care hospital in Canada is reorganizing caregivers' values and practices toward a market orientation in which care appears to be compromised. Use of experience as data in this approach holds the analysis accountable to everyday/everynight actualities in a lived world.  相似文献   
59.
基于MCMC稳态模拟的贝叶斯经验费率厘定信用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B黨lmann-Straub model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applications of the Bayesian method for the experience rate making.However,by the traditional B黨lmann-Straub model one cannot get the unbiased posterior estimation of the parameters when there is not sufficient prior information for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What's more,the difficult of computing high dimension numeration limits the application of Bayesian method.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simulaton method based on the Gibbs sampling after analyz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B黨lmann-Straub model and sets up the Bayesian credibility model for estimating the predictive risk premium.Also by using the results of the numeration analysis,this paper proves that from this model one can get the posterior distributions of the parameters dynamically and the posterior estimation of the censoring parameters in the situation that exists unknown parameters,as well as improve the precision of the numeration,which can be helpful to find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premium.  相似文献   
60.
付静  邵培基  杨小平 《管理学报》2006,3(6):673-676,682
双向拍卖机制能较好地解决在线拍卖中如何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减轻网络负荷的问题,而构造双向拍卖的报价模型和策略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从实验经济学方法的角度,构造了在线双向拍卖中不完全信息博弈下存在的贝叶斯—纳什均衡并求解,通过计算机仿真详细分析了该模型的特点和可行性,为高效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在线拍卖效率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