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03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504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资本逻辑是市场经济内在的运行机制,不同政治制度下资本逻辑有着异质特征,西方国家对资本逻辑的修正走过曲折的道路。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逻辑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当看到,无限追求价值的资本逻辑造成了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也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因此,中国有必要修正资本逻辑,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宏观调控、政府监管等方面作出努力,以达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和谐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2.
庄子的“吊诡”哲思,在于玩再矛盾。庄子以一种与西方哲学迥异的方式,诠释了人生矛盾的来源,即运用由共相概念组成的人类言语去分析说明共相之外的人世万象,必然招致逆理、误谬;庄子通过玩味言语来运行矛盾,倡导众生直面人生的思想困境,以悟觉天地原道、人生常情。庄子的这种思维方式,不仅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特质,而且也为西方哲学突破固步自封的逻辑推理范式,提供了一种新的进路。  相似文献   
23.
论邓小平的矛盾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上看 ,邓小平善于通过对立把握同一 ;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上看 ,邓小平善于通过普遍性把握特殊性 ;从矛盾及内在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上看 ,邓小平善于通过全面把握“两点”和“重点” ,实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24.
环境问题的主要矛盾是人类欲望的无限膨胀与自然资源的有限.这种矛盾具体表现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由于竞争而产生的对自然资源的无序掠夺.用停止发展的方法和用禁欲主义的道德教化都不能解决环境问题,单纯用科学技术的方法也不能解决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是要改变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生存竞争方式,发展人与人相互协作的和谐关系,实行有计划的社会生产,对自然资源实行有计划的分配,改变现有以物质财富的积累为目的的社会发展模式,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合作.  相似文献   
25.
本文主要从形象美、品德美、心灵美、女性美、人格美等方面分析刘兰芝这一悲剧形象永恒的审美价值;又从"三从"、"七出"、"孝道"等角度入手,阐述刘兰芝与中国传统女性文化的悲剧性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26.
毛姆的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揭示了人性自由的追求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主人公无法割舍身边的"六便士",又执着追求虚幻的"月亮",凸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显示毛姆对人性的矛盾以及人生内涵的复杂性的深刻探索.  相似文献   
27.
经济实践是人的本质的表征形式。经济理论的研究对象是经济实践。人的本质的多重性 ,如人的自然本质、社会本质和意识本质等 ,不仅导致了人类经济实践的矛盾 ,也影响着人类对经济实践的理解。对人本质的理解与对经济实践的把握是一致的 ,实践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应该建立在对人的本质的研究方法之上。我们对历史的社会形态的经济实践的理解与把握 ,以及对我们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实践的认识和发展方向的展望 ,都必须以对人的本质的把握为核心  相似文献   
28.
中国文化历来重视人格问题 ,致力于培养、造就、发扬和实现理想、高尚的人格。程朱等理学家在批判和吸收佛道理论成果的基础上 ,创立了理学 ,重新塑造了儒家的人格理想。他们从“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关系入手 ,提出了“灭欲”、“存理”的“内圣”修养方法和“格物致知”的认识法及“圣贤气象”和“孔颜乐处”的人格实践。但其也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 :即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的矛盾 ;理想人格和“人欲”的矛盾 ;“内圣”与“外王”的矛盾。  相似文献   
29.
公共权力的矛盾性源于公共权力“公属”和“私掌”的分离 ,解决公共权力的矛盾性是近现代政治理论和实践的重要主题之一 ,即对公共权力可能的“恶”进行控制与约束 ,以实现公共权力“善”的价值目的。因此 ,对公共权力的设置课以相应的责任规定 ,以建立权责统一的公共行政体系 ,是对公共权力的一种最基础性的控制 ,也是公共行政合理的逻辑  相似文献   
30.
论康德审美四契机理论中二、四契机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康德审美四契机理论由于其以逻辑统辖心理的理论形态,形成了“审美矛盾结构”。人们对如何理解这一矛盾结构,如何看待其中第二、第四契机历来聚讼纷纭。本文抓住审美矛盾结构的“合”的环节,从康德哲学、美学体系出发,在四契机理论的整体把握中辨析二、四契机之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