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0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80篇
管理学   47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3篇
人口学   30篇
丛书文集   482篇
理论方法论   215篇
综合类   3557篇
社会学   373篇
统计学   3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258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320篇
  2006年   352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312篇
  2003年   356篇
  2002年   300篇
  2001年   329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This study reports on New Zealand dairy farmers’ access to and use of information as mediated through conditions of risk and trust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ir interpersonal social networks. We located participants’ reports of their information use within their perceived environments of trust and risk, following Giddens's [1990. 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Polity Press, Stanford, CA] typology of trust and risk in pre-modernity and modernity. The research participants were constant users of interpersonal and print information from numerous sources, and monitored their incoming data in the light of strategic needs, reflecting their roles as both farming practitioners and business owners. Socio-spatial knowledge networks (SSKNs) combine individuals’ explanatory cognitive models of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use with a micro-geographical analysis of their interpersonal networks. The participants showed characteristics of pre-modern, modern and even post-modern society in respect of their use of complex interactional forms, as well as a blending of individualistic and communitarian practices and concerns in their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lives.  相似文献   
92.
说课,是检验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手段之一,它不同于一般的发言稿和课堂教学,它要求说者比较系统地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包括大纲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等),而不是宣讲教案,也不是浓缩课堂。它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用什么理论来支持教学,说课的重点在于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突破上。说案不同于教案。  相似文献   
93.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前,国际上对于植物新品种的保护主要采取专利保护和植物新品种保护的两种模式,美国率先给予植物新品种以专利保护,其对于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双重格局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美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对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影响,论述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选择。  相似文献   
94.
自凯洛夫的五步课堂教学结构产生以来,关于教学结构的探讨一直没有间断。但是,传统的教学结构常常囿于学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而且没有明确的知识分类的观念,忽略了学习和教学过程的多样性。针对此种现象,应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中知识分类的思想,构建新的课堂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95.
A decade of research into the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statistics has finally resulted in the appearance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tatistical expert systems. This paper takes a closer look at two of these systems, which are now commercially available on microcomputers, and shows what knowledge they actually contain and how they operate. It is concluded that although the technology and concepts that drive these systems could still benefit from further improvement, the real challenge lies in defining and constructing the statistical knowledge and strategy that should be incorporated and in presenting the results to the user's full advantage.  相似文献   
96.
知识经济的到来 ,引起了产业结构的大调整 ,并从根本上改造着国民经济。为此 ,从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动因入手 ,阐述了知识经济的概念、特征 ,以及知识经济对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 ,提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国民经济产业结构新体系。  相似文献   
97.
王阳明的儒家经典诠释方法论,就是读者运用自己的“良知”,去与经典文本意义中体现出来的圣人的“良知”相交融。从了解经典文本的符号意义,进而了解经典文本意义中的“理”,最终达到对于圣人“良知”的体悟,实现自己的“良知”。  相似文献   
98.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世纪,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是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前的大问题,文章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9.
卢宏宇  余晓 《中国管理科学》2021,29(12):215-226
高水平的标准化能力能够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引领产业升级。尽管标准具有知识和技术的双重属性,但是企业的知识转化和技术能力是否影响标准化能力的提升还有待验证。研究基于知识创造理论与吸收能力理论,构建了知识转化、技术能力和企业标准化能力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234家企业数据,并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内部知识转化有利于企业标准应用能力和标准管理能力的提升,外部知识转化有利于企业标准应用能力和标准产出能力的提升,技术能力在内部知识转化和标准产出能力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技术能力在内部知识转化和标准应用能力、外部知识转化与标准应用能力、标准产出能力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材,对于建设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新时代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传统文化教材建设百年来经历了从“沉寂”到“复兴”的曲折发展历程,反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既是一种注重文化传承与精神引领的知识建构,也是一种凝聚文化教育合力的协同发展。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建设,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基本方向,探索教材基于新时代语境的现代化诠释、基于全球化语境的本土化编写的发展向度,塑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形象,开发数字教材资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融入教材。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建设也应强化规范意识,积极规避“人文关怀式微”的价值危机、“学科视野窄化”的认识误区、“教材泛德育化”的理念偏差以及“教育逻辑缺失”的路向偏移等失范问题,增强责任之心,勇于担当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固本与创新中肩负起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