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0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42篇
管理学   299篇
民族学   109篇
人口学   85篇
丛书文集   742篇
理论方法论   243篇
综合类   4442篇
社会学   364篇
统计学   36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402篇
  2012年   400篇
  2011年   435篇
  2010年   371篇
  2009年   389篇
  2008年   388篇
  2007年   506篇
  2006年   515篇
  2005年   449篇
  2004年   422篇
  2003年   404篇
  2002年   325篇
  2001年   280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21.
家庭和社区参与的高质量学前教育是乡村振兴计划的基础。通过对我国西部S省农村地区的两次实地调查发现,受该地区园所特点、教育政策和传统观念等的影响,农村地区幼儿园运用家庭和社区资源总体较低但也有所改善,对家庭资源的运用高于社区资源,对社区历史文化资源的运用较为薄弱。基于此结果提出了运用家庭和社区资源是农村幼儿园发展的必然选择;利用政策杠杆发掘农村地区家庭和社区资源;职后培训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运用家庭和社区资源的实效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2.
经史之学与清代书院科举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书院官学化,很多书院重视科举。有些书院虽从事科举文教育,但不唯之是从,而是将科举文教育与经史之学教育结合起来。此举上溯于中国古代社会推崇经史之学的优良传统,根植于孔子“博学于文”的思想主张,来源于以学术导向矫正利禄歪风的迫切要求。生徒只有学充养邃,才会眼界高、气味厚、笔力健。清代一些书院将科举文教育与经史之学教育结合起来,使得生徒学文不是局限于写作技巧的训练,而是拓展为与炼品、践行、培识的结合。这些书院通过教育,能够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23.
作为典型的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模式,东亚各国在努力追求和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同时,也特别注意城乡社会的均衡发展,先后推出了系统的乡村振兴社会政策。 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学界一般都是循着国别路径展开的,多注重研究中日韩等国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提出及实施,而没有从比较社会政策的视角展开总体性比较研究。 故结合东亚主要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变迁进程中乡村振兴的社会政策实践,展开总体性的比较研究,深入挖掘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分析解读政策文本的内涵,并注意政策文本之间的复杂关联,以实现对东亚乡村振兴社会政策的总体性研究提炼,为当下正在展开的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4.
农民研究包含了人类学关注的所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 在资本主义全球化背景下,农民概念中的复杂性使得对其进行具体分类和厘清尤为必要。 文章通过对国外人类学农民概念及农民研究的梳理,呈现出人类学农民研究的三个重要阶段:对农民的定义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从清晰到逐渐被消解,以及当下再小农化的历史进程。 总体而言,农民研究主要围绕文化和政治经济两个方向展开。20世纪以来,农民以不同的形式融入更广泛的社会组织中,农业正在以农民的方式日益重组。  相似文献   
125.
语言迁移现象既发生在母语与第一外语学习过程中,也同样发生在学习第二外语的过程中,并且因此而变得复杂有趣。多种语言本身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使多语际语言基础对第一、第二外语语音学习过程产生了相互影响和作用。本研究以西班牙大学生和中国西班牙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研究中文普通话、英语和西班牙语在语音方面的特点,探索母语、第一外语、第二外语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语音学习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为多语际语音习得与外语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6.
检视新世纪冯至《十四行集》的研究,从内外结合的版本研究、现代解诗学的实践、审美现代性范式以及比较研究四个方面,回顾近十多年研究成果,辨析和反思研究观念与研究方法,展望《十四行集》研究的可能学术增长点。  相似文献   
127.
张枣很早就开始尝试对古典诗学传统的吸收和借鉴,并进行了比较成功的试验,《镜中》便是一例。通感和"词义借用"使"悔"变得美丽轻盈,人称转换造成了心理空间腾挪,"镜中"这一出色运用的意象统摄了全诗,三者共同织就一个复杂的文本。这些技巧帮助平衡了诗中的轻与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8.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其在明清时期的广泛传播对中华民族精神产生了不可或缺的深远影响:树立了集"忠义"和"神勇"于一身的崇拜偶像—关羽,提升了民族笃信好义精神,提高了民族凝聚力,增强了民族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29.
This paper assesses the performance of common estimators adjusting for differences in covariates, such as matching and regression, when faced with the so-called common support problems. It also shows how different procedures suggested in the literature affect the properties of such estimators. Based on an empirical Monte Carlo simulation design, a lack of common support is found to increase the root-mean-squared error of all investigated parametric and semiparametric estimators. Dropping observations that are off support usually improves their performance, although the magnitude of the improvement depends on the particular method used.  相似文献   
130.
Research shows that top‐down‐designed parenting programmes do not always meet the needs of postmigration parents. Bottom‐up programmes by migrant organizations hold a promise to fill this gap; however, research about these programmes and appropriate evaluation methodologies is scarce. Drawing upon Wenger's ( 2010 )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this paper explores an alternative perspective on parenting programme evaluation. Findings are presented from a study looking into social learning processes of postmigration parents who participated in a bottom‐up programme about raising teenagers in urban areas. Using an ethnographically inspired method combined with a preprogramme and postprogramme design, 115 Moroccan‐Dutch mothers and fathers from 15 programme groups particip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gramme provided a social learning space in which parents used themselves as resources to learn collectively about parenting. Moreover, parents consciously engaged in learning interactions across learning spaces stretched into their social networks. These analyses showed how parents' development of “learning citizenship” (Wenger, 2009 ) provides us with insight in collective learning dimensions present in a bottom‐up parenting programme, which is often not included in evaluation studies. Implications for practitioners as facilitators of parents' collective learning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