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65篇
社会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面子观是一种礼貌现象,它是言语活动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面子保全论”反映的是以个人主义取向为主的西方文化价值观,而与荣誉、地位紧密相连的中国人的面子观则反映了以群体取向为主的中国文化的价值观。探讨和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面子观差异及言语策略,有助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的实践中避免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42.
语用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英语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成为国际间的交际工具。由于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商务英语逐渐显示出自己的语言特征。各种各样的函电往来,业务洽谈,以及合同、协议、单证,无不反映出商务英语的特点。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人员在进行商务交际时,不管是商务谈判,还是函电往来,如果只熟悉国际贸易知识,不一定能使商务交际顺利进行。如果能掌握和运用一些语用策略,即语言的表达手段和技巧,就能使商务活动更加顺利地进行,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3.
汉日礼貌表达法异同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问候语与告别语、致谢语与道歉语、称呼语三个方面对中日文中的礼貌表达法进行比较,可以得出在礼貌表达上被认为是同出一辙的中日文也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若不了解其不同之处,就容易造成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44.
本文根据关联理论观点,从认知角度出发解释了人们言语交际中违反CP的情况.以往提到CP的违反,人们往往会用PP来进行补充解释,然而有些情况无法运用PP做出合理解释.本文运用关联理论中最佳关联的观点,根据语境效应与处理努力合理平衡来解释违反CP的话语的产生与理解,为深入理解言语交际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45.
在女性主义语言研究理论指导下 ,从英语中语言性别差异的角度 ,运用英国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Leech)的会话“礼貌原则”及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 (H·P·Grice)的“合作原则”进行观照 ,《远离尘嚣》中的女主人公芭斯希芭并非放荡轻浮之流 ,而是一位敢做敢爱的善良女性  相似文献   
46.
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理论一直被视为研究礼貌现象的经典理论,在语言学界影响极大;但面子理论的提出是基于英语语料,研究的也仅仅是英语文化的礼貌现象,因此该理论深受盎格鲁文化价值影响,带有浓厚的盎格鲁中心主义思想,不能全面解释其他文化中的礼貌现象。回顾了面子理论的精髓思想及其贡献,在学术界对该理论的批判性研究基础上,从跨文化交际及盎格鲁中心主义的角度,进一步探讨面子理论的局限性,并为该理论研究的发展思路和方向提出诸多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47.
话语与礼貌     
讲话者的话语内容及言语行为方式是否恰当 ,是决定其言语行为是否礼貌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8.
面子是一种公众形象,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避免丢面子,人们就要在日常交往中实施符合社会规约对他人面子所需求的言语行为。在实施一些对听话人面子威胁程度很大的言语行为时,说话人应在言语交际中采用相应的礼貌补偿策略,最大限度地缓解对听话人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的威胁面子行为程度,使交际能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9.
修辞原则是修辞学界讨论较多的话题,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修辞原则进行了阐述。本文从语言建设的角度来探讨,认为修辞与语言建设关系密切,修辞应该遵循规范原则和文明原则,要发挥修辞对语言建设的作用,推动修辞学本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50.
标牌告示语是一种社会性标志语,它通过使用特定的施为性动词来体现其特有的指令、警示和劝告等社会功能。社会的文明发展要求警示类广告语趋于多元化和人本化。其礼貌原则的融入,可以激发人们从认知角度丰富变换语用方式,增强语用效果,从而改变人类居住的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