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70篇
  免费   384篇
  国内免费   126篇
管理学   528篇
民族学   86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71篇
丛书文集   1539篇
理论方法论   544篇
综合类   8094篇
社会学   409篇
统计学   50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382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296篇
  2014年   644篇
  2013年   643篇
  2012年   758篇
  2011年   727篇
  2010年   660篇
  2009年   679篇
  2008年   728篇
  2007年   772篇
  2006年   868篇
  2005年   753篇
  2004年   673篇
  2003年   645篇
  2002年   525篇
  2001年   427篇
  2000年   236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91.
在中西政治文明的进程中,政治建构对于哲学人性论的依赖,一直是一个通贯的文化景观.任何政治都隐含着关于人性的假定,对于人性的不同预设导致了迥然不同的政治旨趣.西方国家崇尚法治与分权制衡的政治追求基于它对人的局限性和恶性的体认,中国历史上崇尚德治与集权专制的政治基于它对人性的完满和本善的预设,而理想的政治设计和政治运作应以对人性善恶的全面把握为基础.  相似文献   
992.
也谈通俗音乐的艺术性与商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通俗音乐的产生、发展、特点三个方面辩析了它的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客观存在 ,通俗音乐既不是新兴的艺术类型 ,更不是艺术拓展到大众 ,而是一种成为俗套生活的文化消费类型。文章目的是引导人们正确认识通俗音乐的多样性 ,从中汲取真正的艺术营养。  相似文献   
993.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不可抗拒的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 ,科技研究与开发领域也正进行着更广泛的国际合作 ,科技活动和科技影响的全球化构成了科技全球化的主旋律。科技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既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能否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制定适当的科技全球化战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4.
以人与对象性世界关系为逻辑起点 ,通过对文学活动过程的静态与动态分析 ,揭示文学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双向互动的系统构成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以审美为中介的多重性价值构建的阐释座标 :既不应把维护文学的审美价值的基点简单地理解或置换成为闭锁于作家———文本自身的完全自洽的概念 ,也不能摒弃以审美价值为基点去直接考察和分析包括政治、伦理及其它精神文化在内的多重性价值内涵和形态。同时 ,不仅要重视文学两个基本价值取向 (满足人的基本的情感要求与注重人性深度的开掘和形而上意义的承诺 )的差异和冲突 ;更要体认它们之间的“共在”关系及隐含制衡的张力结构。这样 ,文学理论批评才能在保持文学的审美特性的同时 ,形成开放、多元良性发展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995.
介绍了提供高可用性的双机系统的原理、部署和体系结构;定义了双机系统各部件功能,描述了子系统间的接口,给出了该双机系统的有限自动机。该自动机具有有限数目的内部状态,模拟了双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内部各状态的相互转化,描述了服务切换、进程与服务监控、心跳侦测、网络参考点侦测等过程,为双机系统的行为描述和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论证。  相似文献   
996.
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批判触及了实践美学的弱点,但其本质也存在局限性.两者的研究倾向表现出一致性,即都是从社会学、文化学、人学的角度来探讨问题,偏离美学的感觉学原意,使中国美学的研究走入了困境.应回归美学原意,从体验的角度建立一种体验美学.  相似文献   
997.
诗人对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虔诚与顶礼膜拜,徐志摩在自然中显得逍遥而拘谨,体现出一种乐观式的悲观情思,而雪莱在自然中显得沉静而放达,渗透着一种悲观式的乐观情怀。他们通过诗歌在一种独特的体验下建立属于他们各自的自然意象群落,并且都带上了强烈的主体意识色彩,其艺术表现方式由此也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998.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是各个时代哲学的主要论题之一。在人类哲学思想的演进中,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批判传统哲学、创制唯物史观的过程中,科学地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存在论前提,以科学的实践观为理论锁钥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的相互中介、人对自然的改造与自然对人的报复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思想是当今人类探索走出发展困境的具体路径的思维平台和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999.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是其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理论活动首先是从研究人的本质开始的,然后才深入到其它领域和方面。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及其历史发展,是同其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经历了从人的本质是"自我意识","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的唯心主义认识,到"人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特质","人的本质是劳动",最终到从劳动实践角度考察人的本质,形成了"人的本质是劳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的辩证统一"这一有机联系的科学的唯物史观的人的本质观。  相似文献   
1000.
B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inclusive differences’ of disability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disability is the outcome of historically specific, embodied human and non‐human configurations fabricated within the conduct of everyday life. Inclusive differences question the attempt given by exclusive perspectives that try to divide analytically, conceptually or politically ‘disability’ a priori into an individual (natural) bodily impairment or a purely socio‐cultural attributed disability. Applying the concept of inclusive differences, neither the domain of ‘nature’ nor ‘society’ can function as a disability’s self‐explanatory force. Rather, inclusive differences highlight the connection between human and non‐human relations that make up the different enabling and/or disabling scenarios of societal realities. Drawing on the practices of blind people in a visual culture this paper discusses related specificities of inclusive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