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5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66篇
管理学   21篇
民族学   52篇
人口学   54篇
丛书文集   334篇
理论方法论   124篇
综合类   1826篇
社会学   419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31.
文章探讨了网络对文学活动的强大影响,进而闸述了后现代状态下网络文学话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32.
思维是写作过程运思阶段的核心 ,应用文的语言和结构是思维的外化形式 ,应用文体有特殊的语篇思维模式 ,本文认为大部分应用文体呈现出直线型语篇思维模式 ;并探讨了应用写作实践中常见的语篇思维模式的特点及相关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3.
Georg Lind is being interviewed by Helen Haste about his work in moral psychology. In the interview, he discusses the meaning and measurement of moral competencies, which he sees as crucial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moral ideals and action, and to maintain modern democracies, which rely on the enactment of shared moral ideals. Lind has carried out and inspired one of the largest research programs in moral psychology, including longitudinal, cross-cultural, intervention,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His new methodology, the Moral Judgment Test, has been translated and adapted into many languages. Lind has also contributed much to the improvement and dissemination of educational methods to foster moral competencies. The intellectual and biographical roots of his interests are explored.  相似文献   
34.
A strategy of analyzing the moral vocabulary of a social movement or subculture is proposed by which ethnographies and other qualitative works may place the moral and ethical concepts used by respondents into a broader sociological context. Through examining the moral resources, the status hierarchy which the specific moral resources within a given moral vocabulary form, and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s within which these moral resources exist, it is argued that it becomes possible to analyze and anticipate the moral claims and form of discourse which will be produced by a specific movement and/or subculture. It is also argued that this method may be used to predict how the opposition to a movement and/or subculture is perceived through the formation of an antithetical moral vocabulary.  相似文献   
35.
在现代性语境下,美学的伦理话语主要表现为个体主义、普遍主义以及两者的复杂关系。个体主义的伦理话语作为世俗社会关系的观念表达,追求个体的感性自由,注重主体的物欲享受,为世俗生活形而下的性质提供了意识形态意义的辩护。同时,个体主义伦理话语也导致了人性异化的现实。普遍主义伦理话语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现代性诉求,它出于对公共理性的维护,体现了人性形而上的意义追求。中国美学现代性的伦理话语是个体主义与普遍主义的统一形态。  相似文献   
36.
不同于传统语法所提供的各种语法规则,功能语法学是一种非常丰富的语言描述方法,它关注语言在各种社会语境中使用的不同形态;并且还观察语言所承担的各种社会功能以及对读者或听众所产生的影响。它应当被当成是传统语法的丰富和补充。同时,功能语法提供给教师的是一种很有效的深入理解语篇的方法,并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37.
"受事 施事 vp"型主谓谓语句的形成和使用受到句法、篇章的制约.在句法上有强调、突出受事主语和强调、突出补语成分的作用.在篇章中,受事主语有衔接连贯、对比和开启下文的作用,衔接连贯的受事主语能够使文气顺畅;对比的受事主语带有话题焦点的性质;开启下文的受事主语可以使主题统一;施事主语有对比强调和开启下文的作用,对比强调的施事主语带有对比焦点的性质;开启下文的施事主语起到主题统一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章辉认为实践美学没有吸收西方新的人文科学知识而走向终结。但从西方20世纪现象存在主义、解释学、考古与系谱学、交往理论以及巴赫金的表述理论等对“话语”的张扬,表明实践美学提出的话语实践类型,不但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而且能融入到后现代语境之中,并超越了后现代的话语理论,从而使实践美学成为一种现代美学潮流。  相似文献   
39.
近年来《红楼梦》英译研究发展迅速,许多学者都从不同领域对其进行研究。但将功能语篇分析理论应用到《红楼梦》及其英译文的对比研究,国内外尚不多见。本文将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理论基础,从语篇分析的角度,以《红楼梦》原著及其杨宪益夫妇的英译本为语料,重点讨论《红楼梦》作为章回小说,其语篇体裁标记语在英译文中如何处理的。  相似文献   
40.
司马迁与汉代经学之间有着复杂关系。汉代经学对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天人政治观、经学历史观、经学伦理观等层面。“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著述动机,集中反映出司马迁对汉代经学的整体性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