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1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24篇
管理学   69篇
民族学   31篇
人口学   24篇
丛书文集   380篇
理论方法论   252篇
综合类   1816篇
社会学   426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一部“正义”论,为此柏拉图首先从个人的正义入手,然后通过理性的归纳,引导到对国家正义问题的讨论上,最终提出国家的正义就是和谐与秩序。  相似文献   
12.
罗本琦 《东方论坛》2002,(5):119-123
权力制约理论是错案责任追究制度近代化、理性化的科学依据 ,也是构建我国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理论基础。我国文化传统的惯性和特殊的社会结构是构建我国错案责任追制度的现实基础 ;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并重则是我们构建这一制度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保护的法理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清埃 《东方论坛》2002,(6):122-125
社会转型期由于体制等因素使社会中一部分群体相对的成为弱势群体。本文主要是从法理角度分析保护弱势群体的必要性 ,保护弱势群体是对人权的保障也是社会公正、正义的体现 ,这与法治社会的价值与终极目标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民事诉讼法学教材方面存在内容陈旧、内容安排不合理、教材内容与现行法律规定不符等问题 ,因此提出教材应符合新颖性、准确性和科学性的要求 ;案例教学中对案例的选取要严格 ,案例教学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案例的运用要讲究技巧 ,方能收到预期效果 ;教学中要善于将讲授内容与民事实体法和刑事诉讼法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论缔约过失责任制度——兼评合同自由与合同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是 19世纪下半叶尤其是 2 0世纪以来合同法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价值论基础 ,就在于诚实信用原则所体现的正义价值与合同自由原则所体现的自由价值构成相倚的两极 ,产生相互亲和的张力。加强对我国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深入研究 ,评析其得失 ,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缔约过失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6.
论当事人的程序参与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当事人程序参与权的内涵、程序意义, 并从宽松的参与时空、经济的参与方式、充分的参与效果等方面论述了对当事人参与权的保 护。  相似文献   
17.
刑事司法程序正义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事司法程序正义的功能在于纠正作为实体法的刑法本身存在的依靠自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缺陷。作为刑事司法程序正义核心的程序公正的内在机制是以起诉、审判、辩护三权互动为背景形成的控辩平等对辩与法官中立的理想格局。刑事司法程序正义实践理性的精髓是寻找一种公正与效率的调和机制。  相似文献   
18.
技术正义论     
技术正义问题就是对技术之于人类生存发展的一种价值追问。技术不只是一种手段或工具体系 ,它不是中性的 ,而是负载着价值。正义的技术 ,是指符合自然规律 ,符合人性要求 ,以人而非经济价值为核心的新型技术。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 ,通过立法 ,保障技术开发、应用和发展的正义性。科技工作者也应提升美德 ,负起相关责任  相似文献   
19.
以德治国的最重要原则是公正 :一方面 ,每个人因其最基本的贡献完全平等———每个人一生下来便都同样是缔结社会的一个股东———而应该完全平等地享有基本权利 ,这是“完全平等”的公正原则 ;另一方面 ,每个人因其具体贡献的不平等而应享有相应不平等的非基本权利 ,也就是说 ,人们所享有的非基本权利的不平等与自己所做出的具体贡献的不平等的比例应该完全平等 ,这是“比例平等”的公正原则。但是 ,公正不是以德治国的最完美原则 ;最完美的原则乃是人道 ,因为人道的根本原则———自由———是自我实现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条件 :个人越自由 ,他的个性发挥得便越充分 ,他的创造潜能便越能得到实现 ,他的自我实现的程度便越高 ,因而社会便越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20.
犯罪构成的阶层性或平面性。不能决定“法庭话语权的平衡”和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犯罪构成模式能够设置一定的诉讼规则,体现一定的诉讼职能和目标。大陆法系阶层递进式犯罪构成模式,设置的是普通法系的可废除诉讼规则。由于缺乏程序要件的保障,虽然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却有损司法公平,不利于人权保障,不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