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72篇
  免费   511篇
  国内免费   196篇
管理学   61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16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20篇
丛书文集   1527篇
理论方法论   700篇
综合类   8747篇
社会学   1583篇
统计学   6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275篇
  2019年   240篇
  2018年   278篇
  2017年   290篇
  2016年   338篇
  2015年   379篇
  2014年   835篇
  2013年   892篇
  2012年   917篇
  2011年   1024篇
  2010年   819篇
  2009年   759篇
  2008年   758篇
  2007年   1002篇
  2006年   926篇
  2005年   770篇
  2004年   623篇
  2003年   597篇
  2002年   382篇
  2001年   332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哲学视域中的公共性及其当代诠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郭湛  曹鹏飞 《齐鲁学刊》2005,(1):121-126
公共性是世界的固有属性,与人类事务关联的世界的公共性对人说来更是具有直接的型构功能和价 值理念意义。自从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在人类社会逐渐分化开来以后,公共性就成为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重要维 度。自现代社会建立以来,如何确立一种具有合法性的社会正义,最大限度地维护世界本来固有的公共性本质,并 把这种既自然又人文的世界公共性通过人的活动自觉地还原出来,就成为当代人类社会追求公共性的特定诠释和 意义。公共性在当代所面临的通约性与不可通约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以及自洽公共性与泛公共性等的矛盾,都 是需要我们认真关注和克服的。  相似文献   
992.
论合作治理中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康之 《齐鲁学刊》2004,(1):115-120
公共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合作治理体系,其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应当从后工业社会的交往关系和行为互动机制出发,谋求优化社会整体的道德化方案。从人的行为需要规范的角度看,制度化的道德规范可以发挥引导性的功能,使人在社会合作治理中增强自愿行为。合作治理取决于人们之间信任关系的确立,而道德则是人们之间信任关系的基础。所以,只有建立起道德制度,才是社会治理体系健全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993.
陆万胜 《齐鲁学刊》2002,(4):101-104
当代中国的通俗文化流行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通俗文化满足了大众不同层面的文化需求 ,同时 ,通俗文化对社会的主流文化有巨大的消解作用。从哲学、社会学、大众传播学的角度对通俗文化现象进行多方位观照 ,我们就能寻绎出通俗文化之所以产生的根本原因 ,并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这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94.
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结构性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我国的改革正处在关键时期,并已进入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结构性改革阶段。我们认为未来几年,改革能否有实质性推进,如何推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改革的进程。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是我国下一步改革的中心和重点。这个基本判断的主要依据:一是去年SARS危机充分暴露了政府管理体制的弊端,使我们从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失衡中看到了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性;二是这次宏观调控突出地反映了政府职能转变严重滞后的状况,使我们清楚地看到经济发展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大都同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和经济运行机制相联系。因此,努力实现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既是落实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又是在宏观调控中推进改革,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95.
传教士与近代香港的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中国南部边陲两个历史上默默无闻的岛屿——香港和澳门,先后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基地和枢纽,传教士则起了穿针引线、铺路搭桥的作用。由于宗主国、传教宗派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1840年后香港逐渐后来居上,该地传教士在著译出版和办教育等方面均有更大作为,成为内地教会的榜样和坚实后盾  相似文献   
996.
宪法视域中的公共利益原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江丽 《河北学刊》2007,27(5):62-65
公共利益原则是一项重要的宪法原则。公共利益原则的实施必须以宪法为基础,宪法以人民主权、权力制约等价值要素为公共利益的实现提供政治前提和法律依据。同时,还通过一整套设计完整的宪法制度对公共利益原则的异化进行矫正。  相似文献   
997.
和谐社会的基本机制、约束因素及其对策(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平和价值认同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机制。历史、国际经验、理论史和人类近二百年的历史发展表明,社会差距和社会不平等在加剧,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在任何条件下,包括市场经济条件下,都不会存在绝对公平和公正,不合理的所有制结构和不恰当的市场运作将加剧社会不公平和社会不公正。政府公共服务是自工业革命,特别是19世纪以来人类应对市场经济带来的不公平和不公正而采取的积极措施,社会广泛参与公共服务使政府公共服务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到目前为止,完善市场体制,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和推动公众最大限度参与社会事务是人类应对不平等加剧的最佳选择之一。规范市场,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鼓励全社会参与,是消除社会不平等差距的基本手段,任何单一的行动都不足以应对人类所面对的严峻挑战,也都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998.
陶庆 《文史哲》2005,19(2):141-149
学界对于“市民社会”与“公共领域”之概念工具存在理解歧义与混用,“市民社会”与“公共领域”两者均超越了中国化国家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的特殊国情,“资产者公共领域”可能是更实际的学理研究路径。在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的领域中间,是一个广泛、深邃的市民社会转型地带,并呈递进式状态,朝着市民社会的终极方向演进。当代中国的国家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的学理研究角度应是民间商会基础上的“资产者公共领域”,而非公共领域甚至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999.
物权的公示是物权权利的公示 ,而不是通说所谓的物权变动行为的公示。同时 ,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是占有而不是交付 ,不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是登记簿而不是登记。物权一经公示 ,应产生公信力 ,以保护交易安全和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因此 ,在立法上 ,应当确立动产善意取得制度 (占有的公信力 )和不动产登记簿的公信力制度  相似文献   
1000.
契约关系与诚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道德传统中的诚信本于“天人关系” ,以天赋良知为基础 ,所展开的语境是纵向的义务服从关系。现代诚信本于“契约关系” ,所指向者是人、他人 ,所展开的语境是横向的权利平等关系。现代诚信以社会权利为基础 ,不是天赋良知的发现和实现 ,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利益 ,是个人利益的实现。现代诚信建设的基础是观念的变革和建设 ,核心是信用制度的建设 ,关键是公信建设。所以 ,现代诚信建设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公民的平等的社会权利建构起相应的社会制度 ,并努力促进所有的社会公共机构在尊重公民社会权利的基础上实践其保障公民社会权利的公共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