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9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23篇
民族学   19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206篇
理论方法论   52篇
综合类   1137篇
社会学   44篇
统计学   2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4 毫秒
41.
In the midst of widespread fertility decline, I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ibling number and support network composition using multilevel regression on data from 25 countries. A fundamental structural effect of having fewer siblings is that individuals have a smaller pool of available close‐kin alters with whom to construct support networks. Consequently, networks of people with fewer siblings should be composed of different sorts of relations. Results confirm that such compositional adjustment occurs in systematic ways. Compared to those with three or more siblings, adults with none to two siblings (as separate categories) are more likely to expect support from parents, extended kin, and close friends but not more likely to do so from spouses/partners and children. Single children are also more likely to include neighbors and have smaller‐sized and/or impersonal networks. These findings contradict the primacy of familial ties in social support networks. Moreover, adjustment of support networks towards nonsibling ties occurs in culturally expected ways. Those with fewer siblings are generally only more likely to turn to ties for the types of support typically associated with those relations—parents for instrumental and financial support and friends for emotional support. Single children, however, also violate institutionalized expectations of social support by turning to ties for a wider range of social support.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continuing declines in fertility could bring about both reinforcement and rearticulation of the sociocultural framing of close personal relationships. Moreover, consistent with recent research, the results show that personal networks are influenced more by individual‐level than country‐level factors.  相似文献   
42.
农村女性流动打工经历对其家庭经济地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玲杰 《南方人口》2009,24(4):59-63,51
本文利用调查数据,对是否外出打工及不同类型打工地的农村女性家庭经济地位差异进行对比,考查在资源因素与文化规范变迁的多重影响下,不同的打工经历对农村女性家庭经济地位的影响及其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43.
伊斯兰教是以道德为本的宗教。在伊斯兰教中 ,宗教信仰是基础 ,伦理道德是核心。离开信仰 ,道德无以寄托 ;离开道德 ,信仰无以落实。信仰之路也就是道德完善之路 ,信仰的最高境界也就是道德的至境。无论是伊斯兰兴教的出发点、最终目的 ,还是伊斯兰教的主旨 ,都说明伦理道德在伊斯兰教中居于核心地位。阐明伦理道德在伊斯兰教中的地位 ,对于我们正确理解伊斯兰教的真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藏族大学生在识记不同语言材料时表现出不同效果的分析,从信息加工的角度阐述了母语是识记的基础,是识记表象建立的关键,母语所反映的认知取向决定了识记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45.
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经济联系建构了世界华商网络 ,并以此融入世界体系 ,形成了整个“中华经济圈” ;而包括粤港澳台闽桂琼在内的“华南经济圈”则构筑了“中华经济圈”的圆心 ,并维系其经济增长 (“圆周半径”)的动态平衡。“华南经济圈”由闽台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环北部湾沿岸经济区和环南中国海经济区所构成 ,它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势主要在于地缘经济优势、特区经济优势和会展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46.
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是高校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充分体现高校功能的核心,处于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龙头地位。我国的民族院校由于受历史、社会、自然条件以及特殊的创办背景和服务面向等的影响,学科建设存在诸多问题。民族院校必须要确立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从调整和改善学科结构;凝练学科方向;建设学科基地;重点建设优势学科;强化和培育特色学科以及积极发展新兴、交叉学科等方面,加大学科建设力度,以此促进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7.
王昱 《青海民族研究》2007,18(2):124-127
该文对西汉元鼎年间所设的西平亭的性质、设立时间、位置及其与东汉建安年间所设的西平郡的位置和相关方位做了简要考证,针对不同意见,提出了西平亭与西平郡在方位上有凭依关系,位置在西宁明清城恒之内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48.
民族经济学于1979年创建,适应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国情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民族学与经济学的双重学科归属.这门由中国人自己创建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在学科理论建设、学术成果积累与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并通过不可取代的学科地位与鲜明的应用性特征,展现出民族经济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9.
以英语方式副词位置为强化对象,研究输入流、文本强化以及两者结合使用这三种输入强化方式是否能够帮助学习者习得英语方式副词的位置规则,并对其效果进一步深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输入强化方式都能帮助学生习得方式副词位置规则,但输入强化的有效应用是有条件的,输入强化的效果会受研究中受试者以及被强化的对象等因素的影响。此外,相对于单一强化,复合强化通常更能有效地促进目标语的学习,但当单一强化能有效地促进目标语学习的时候,复合强化不能帮助学习者取得显著性的优异成绩,从而表明复合强化并不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0.
处于行政权谱系的交通警察权与其他行政权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职务协助,该定位不仅可为相关规章内容不统一问题提供正当性注解,而且基于法规范与法事实的错位以及城市治理的合作化诉求,也有其存在的正当性基础。两者职务协助关系应在双重维度下展开:交通警察的协助行为应具备基础性条件、职权性要求、被动性情势、裁量性过程4要件;而其他行政主体协助行为的"基础性条件"应更为宽泛。对协助请求遭拒与协助行为责任承担,应规定不同的救济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