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2篇
社会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从语词的"使用"和"提及"的区分角度提出,名家被误解的原因很可能是古汉语缺乏标点符号,因而不能准确表达名家命题的思辨理性真义.各派哲学对于名家关于语词指称问题的哲学思辨内容的批判是由实用主义出发,从语用角度进行的,批判的角度和方法都是错误的,导致名家的纯语言思辨理性萌芽的过早湮没.  相似文献   
22.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反诘句后的标点使用很不一致,这类的标点问题在教材中不仅数量多,而且颇具共性,在其他古代汉语教材和古籍出版物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对此类问题全面考查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造成标点错误的原因——对标点的目的认识不清,其深层原因是标注者误把句子的口气当成了语气。  相似文献   
23.
对中华书局本和上海古籍出版社本《史记》的几处标点问题提出了商榷意见,并探究了之所以出错的原委及改标的理由根据。  相似文献   
24.
不足与需要:论标点符号的语法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使用频率很高。标点符号与语法的关系密切,具有重要的语法功能,但现行标点符号的语法功能体系性不强,且对其研究和重视不够。这种状况与中文信息处理和语文现代化的需求均不相适应,亟须加强标点符号的语法功能的研究,构筑以语法为原则的科学完备的标点符号系统。  相似文献   
25.
19世纪末英国传教士理雅各的易经英译对中国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和影响起了巨大的作用,他的译本经久不衰,至今仍被西方汉学家视为易经外译的典范.本文对理雅各及其易经英译本进行探讨,旨在发现其翻译的特定思路以及译本的优势与长处,寻找其不足与误译,以利新世纪易经英译的进一步精化与更为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26.
文章是作者关于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1982年第2版)的读书札记,共11则,指出了该书在校勘及标点方面的若干失误。  相似文献   
27.
基于句法信息的书读前后非分句语言识别和标注是现代汉语复句语料库建设工作的一部分.首先对文章的题目进行了阐释,接着论述了句法知识在中文信息处理中的作用,然后基于有关的句法信息制定了五条可程序化后供计算机执行的规则,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及分析.  相似文献   
28.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的三种译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他的诗歌代表作《十四行诗集》,将当时英国的十四行诗创作推向顶峰,被誉为莎士比亚体。国内译介莎翁十四行诗的学者专家不胜枚举。本文从国内十四行诗的三个全译本中,选择了其中的第十八首的三种译文,从其语言,标点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9.
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开放带动语言表达形式不拘一格。文学语言的表达特征也由原来被看作变异的组合形式所代替,呈现出"循环结构"、"零标点"、"短句聚合"、"副名组合"、"同素铺排"等新特征。  相似文献   
30.
中国学习者在书面语言表达方面通常多用逗号、句号 ,使文章内容表达过于单调 ,甚至出现逻辑概念不清、混淆等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学习者不了解标点符号的功能。本文对英语标点符号的运用情况及功能进行了分析 ,目的是提供一些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