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6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4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318篇
理论方法论   74篇
综合类   1731篇
社会学   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莫里茨·盖格尔是现象学美学的奠基者,为了把美学建设成为一门独立自足的特殊科学,他在对各种事实论美学进行批判的基础上确立了价值论美学,并运用现象学的方法去把握审美价值所隶属的现象以及具有普遍有效性的审美价值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2.
韩非文学思想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非的文学思想一直不受学术界重视,宛其原因,主要由于韩非是一个文学否定论者。然而,韩非否定文学,认为文学有害于政治,是从其法治主张出发的,结果造成了文学与政治的分离;在否定文学的政治作用的同时,韩非认识到文学具有审美、娱乐和实用等功能,为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韩非的文学思想是片面的,但也是深刻的,这种片面的深刻在于它在不适当地否定文学的政治伦理价值的同时,也惊醒了先秦儒家鼓吹的以文学代替政治的痴情梦幻,迫使人们重新思考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为文学发展寻找新的出路。韩非的文学思想是从先泰混沌未分的学术文化发展到两汉以后不断分化的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转折,应该受到文学思想史家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03.
屈原的《九歌》《招魂》通过生命本身的热烈追求 ,深情缠绵 ,豪奢享受 ,展示了一种“盛”美、“奢”美、“华”美、“豪”美。这在汉人精神和汉赋风格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挥。在美学上 ,它所体现的精神实质是戏剧和宴会的 ,而不是典礼的 ;是音乐与舞蹈的 ,而不是文学的。在主要受儒道两家思想浇灌的中国文艺的历史上 ,这种崇尚强的生命力或生命强力的审美追求尤其可贵  相似文献   
104.
传统翻译美学的理论根基薄弱,而符号学与翻译美学的联姻则可以弥补其不足,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关注语言的表征性、符号的逻辑结构、翻译标准的客观性以及符号学的包容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性地提出符号美学的三大原则,即标记性结构原则、弱隐含原则和意义的多项性原则,旨在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用以指导翻译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05.
生命美学是一种靠对生命的体验和直观、直指本心的美学。健美操是表现美的人类活动,它的起源、发展及其自身特点与生命美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健美操的生命美学特征首先体现在蕴含着健康美和形体美的人体美当中;其次,健美操的运动过程也展现着精彩飞扬的生命活力美,具体体现在健美操的动作造型美、节奏韵律美和自由创造美之中。  相似文献   
106.
作为20世纪法国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罗兰.巴特在上世纪80年代初通过译介始为中国知识界知晓。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至今已历20余年。中国知识界最为熟悉的是他在广义理解的文论方面提出的某些真知灼见。面对巴特文论在中文语境下的引用率居高不下这一现象,实有必要关注巴特著作汉译过程中某些具有“误导”作用的译介环节和中国学者研究与运用巴特文论过程中某些特殊的接受现象,以正视其文论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具有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7.
教育美学观构建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素质教育、主体教育分别是对应于应试教育、灌输教育而言的,而教育美学观则是对应于教育异化而言。教育美学观是一种不同于素质教育、主体教育的教育思想理论体系,抑或是对素质教育、主体教育的总结与超越。教育美学观主张创造教育美,强调学生审美学习活动,并实现学生身心自由发展。关注教育的人生观照、心理关怀,重视教育的超越意味,是教育美学观得以实现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08.
西方美学史中的"西方"二字只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不是政治概念。因此,没有理由把马克思的美学思想排除在西方美学史之外,或者把两者对立起来。从系统论的观点看,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绝不能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它是西方美学发展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把它放在这个整体中,研究它与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在整体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才能真正从本质上把握它,也才能真正勾勒出西方美学乃至人类美学发展的真实面貌。马克思主义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上究竟占有什么地位?四个字可以概括:承上启下,或说承前启后。所谓"承上",是指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与黑格尔以及康德等人的关系。所谓"启下",是指马克思主义美学对西方现代美学的影响。以马克思为例,他的美学思想在吸收传统美学精华的同时又构成了对传统美学巨大的挑战,具有鲜明的现代性,与同时代的美学一道成为开启现代美学的原动力之一。这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搞》中即有突出的表现,具体就是:追求人—社会—自然的统一,超越唯心与唯物,融合主体与客体,自觉的历史意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探讨《陌上桑》的创作接受史以及后世拟作与《陌上桑》本辞的内在联系,通过采用分类分析、历史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同时运用西方接受美学理论,对历史上众多《陌上桑》的拟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认为后世诗人大量模拟《陌上桑》,是基于《陌上桑》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能动的接受方式对《陌上桑》成为经典名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0.
孔子的文艺美学思想,作为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萌生期的产物,具有开拓创新的意义:其一,重视文艺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其二,重视主观思想情感的抒发和表现;其三,提出了早期的形象理论;其四,确立了文艺批评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