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6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4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318篇
理论方法论   74篇
综合类   1731篇
社会学   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81.
实践美学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就此来理解其渊源,则面临着一系列无法回答的问题。它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学派,是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产物。实践美学在中国的崛起和兴盛,有着时代的现实原因,其代表人物的身上承接着中华文化传统的余脉,他们外部研究的视角、将美学研究价值化、伦理化的倾向、对‘人’的社会性群体性的界定,与中华文化传统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82.
"戏剧最崇高和惟一有意义的功能便是对生活作诗的解释和富有象征的赞美,并把这种宗教传给人们。"在奥尼尔看来,戏剧不仅要给人以哲理性的启示,还应赋有诗意的美学价值。象征意象,是奥尼尔悲剧美学的载体,它对生活所作的诗的解释和富有象征的赞美使其悲剧洋溢着诗意的美感;分裂与对立,是构筑奥尼尔戏剧美学思想的内核与基因;奥尼尔对希腊英雄悲剧传统的继承,使悲剧回响着崇高美学的激越之音;而对处于现代荒原上的人类困境的绝望探索,使这位具有强烈现代意识的作家不可避免地遁入虚无的幻美之境。而奥尼尔的悲剧传达出的深邃的美学意蕴则是建立在其悲剧真实性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83.
"新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美学思想有所改进和发展,但两者的争论表明他们仍然没有走出传统美学二元对立思维的误区。真正的实践美学思想,既是对旧实践美学的思维方式的批判,也是在多元共存思维的基础上,从实践本体论和存在论角度切入美学研究,强调实践的艺术化和生存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84.
“神”意象生命美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哲学之"气"范畴是文学"神"意象生命意义生成的本体,从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生命观看,生命自由与生命平等是生命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85.
西方美学理论作为当今世界美学的“权力话语”或“主流思想”存在着明显的偏颇,它缺乏更大的容纳性和全面性,因为它没有吸纳东方美学的思想精华,也无法准确而明晰地解说东方美学思想。东方美学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诗性的理论系统。西方美学只有吸纳了东方美学的思想和诗性的理论精华,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世界性的美学。这是21世纪全球化趋势中全世界美学所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6.
本文从提供形象范式、彰显双重主题、营造叙事结构、强化审美信息这四个维度 ,对《红楼梦》中的贾母形象进行了审视 ,发现一部文学作品 ,特别是优秀之作 ,其中人物形象的功能绝不是单向 ,而是多元的。因此 ,对人物形象的功能加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7.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是中国古代较为完整的批评和接受理论,若以现代西方接受美学的视角进行观照,则“知 音”批评也是以读者为核心建立起来的批评理论;但“知音”批评较之早期接受美学过分强调读者创造性解读的作用,更具辨证 眼光。它将文本看成是作者与读者超越时空对话的产物,在充分考虑到读者的价值和意义的同时又不忽略作者和文本。  相似文献   
88.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儒道"互补.儒家推崇"中和"之美,道家向往"自然"之趣.王羲之的书法美学思想是儒道并蓄,因而使他的书法艺术兼具中和、自然之美.  相似文献   
89.
琵琶文曲是文化的结晶,文章将其形成过程放入文化史中考察,进行文化解读。琵琶初入中土,受到的拒斥是文化冲突的表现;其文曲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与"雅文化"认同、融合的结果;琵琶文曲的艺术原理中表现出典型的传统美学的辨证法则。说明音乐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琵琶文曲是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90.
影视剧作品是在观众的接受中最终完成其创作的。在对作品的接受中,接受者(观众)有时会出现某种错位,或者将创造形象的演员当作形象本身("正串"),或者把形象还原为创造形象的演员("逆串"),两种"串联"都影响了作品的真实性。就作品本身而言,其不符合现实真实性的"穿帮"破坏了作品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作品本身既是有界限的,也是自足的,对影视剧作品的接受应当在作品本身的艺术时空内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