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79篇
  免费   432篇
  国内免费   55篇
管理学   27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12篇
人口学   279篇
丛书文集   749篇
理论方法论   502篇
综合类   5398篇
社会学   397篇
统计学   351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461篇
  2013年   467篇
  2012年   533篇
  2011年   630篇
  2010年   484篇
  2009年   454篇
  2008年   459篇
  2007年   568篇
  2006年   557篇
  2005年   467篇
  2004年   445篇
  2003年   400篇
  2002年   286篇
  2001年   233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31.
本文依据持久收入理论,应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影响中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各种因素,计算了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以确定收入的不同部分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并分析了非收入要素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得出中国农民消费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中的持久收入而与暂时收入关系不大的结论,而其它非收入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最后提出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加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2.
基于非线性网状创新模型提出的“三螺旋场”和“三螺旋循环”概念进一步推进了三螺旋创新模式的理论研究。三螺旋场概念旨在解释在大学、产业和政府三股螺旋之间存在的相对独立和彼此作用的本质,说明三螺旋的生成原理、静态表现和动态演化特征。三螺旋的生成原理在于创新过程的非线性本质和多主体特征,静态表现为“内核外场模型”,而动态演化过程则在于纵向进化和横向循环。发生在三股螺旋之间的三螺旋循环揭示了在大学、产业和政府之间以人员、信息和产品流动为特征的相互作用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3.
唐浩明、二月河是当代历史小说创作的两位突出代表,理论界对两者历史小说的批评一般停留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结合和雅俗定位上,缺乏针对性。笔者认为唐浩明、二月河的创作都受到区域文化的影响,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与河东风土的"重实轻名",是使唐浩明与二月河的文学作品在创作动机、艺术品位等方面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4.
戚晓杰 《东方论坛》2008,(3):95-100
汉语句式结构框架在其产生之后并非静止不动,除其自身的丰富发展之外,它还向不同的语法结构层面渗透,汉语词、词组、句子在结构关系上所具有的一致性由此产生。明末清初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中的比拟句、“把”字句等就充分显示了汉语句式结构的这种中间过渡状态。  相似文献   
35.
基于熵值法的东陇海产业带区域发展能力评价与建设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市区和县域为研究单元,从经济发展推动力、社会发展支撑力、资源环境承载力三个方面构建区域发展能力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进行量化分析并进行发展能力评价.从省域层面看,该区域发展能力明显弱于省平均水平;从区域内部看,发展能力差距明显,综合发展能力优势集中在东陇海产业带的双核及轴线上.在区域发展能力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区域发展能力的建设策略:整合空间结构,深化区域分工,完善基础设施,涵养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36.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在以GATT和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自由化不断深化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层出不穷。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世界福利和多边贸易是有利有弊的。因此,在政策制定上要扬长避短,既限制其不利的影响,同时又要积极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7.
本文介绍了液位测量中开发应用干簧管作浮子式液位计传感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几个关键技术问题的处理方法。对于物位测量和其它领域也有参考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8.
劳动能力丧失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能力本质上属于健康权人格利益,不是独立的人格权。劳动能力的丧失是原来具有劳动能力的自然人受到他人的侵害后而致使身体残疾的结果。劳动能力丧失赔偿的所得丧失说、劳动能力丧失说、生活来源丧失说,都存在缺陷,应当予以重构。在确定我国丧失劳动能力损害赔偿制度的理论论据时,应当采用一种更为科学的理论,即以劳动能力为基础的收入丧失说。在实践中,则要以此为依据来确定劳动收入赔偿金、残疾用具费、生活上增加的必需支出、特殊医疗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抚慰金等内容。  相似文献   
39.
文章从国际货物贸易中的专利平行进口问题的含义,重点在于对“权利穷竭”原则与“地域性”原则两种理论依据进行相关内容分析。通过分析世界各国对待商标平行进口的态度,对当前中国知识产权领域商标平行进口立法方向做出自己的判断。  相似文献   
40.
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如何培养当今社会急缺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问题作了探索与研究,提出了新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