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0篇
民族学   29篇
人口学   36篇
丛书文集   41篇
理论方法论   54篇
综合类   280篇
社会学   128篇
统计学   1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We analysed narratives of motherhood produced by 13 women who were involved with the welfare system or the justice system during adolescence. The original contribution of our study was its focus on mothers who were turning age 30, so they were not in that period of generalized instability that characterizes the transition from care and into adulthood. This qualitative study was part of a larger study on French‐Canadian adolescents with a history of residential care. Semi‐directe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13 women, more than 15 years after their admission to residential care. Our data highlights that motherhood can contribute to the vulnerability of women who were involved with the welfare or the justice system as adolescent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in order to shed a perceived deviant label and to compensate for the adverse events they experienced, they pursue internalized ideals of “good motherhood” that translate into restrictions and strain. Furthermore, they tend to refrain from allowing people into their lives and asking for help for fear of being judged. Yet, as their children are getting older and exhibiting problem behaviors of their own, the questioning of their parental practices and skills only becomes more intense.  相似文献   
92.
合唱艺术发展至今,已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其艺术水准亦随着人们的欣赏需求变得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合唱艺术的演唱水平,进一步发挥合唱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关键在于对合唱作品内在意蕴的把握。一个优秀的合唱指挥,拟或是合唱课程的教学者,要善于运用艺术的眼光去发掘作品的内在意蕴,通过对合唱队员内心听觉的培养,创造性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使合唱作品展现出更深层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3.
大庆联谊案是我国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中首例经历了从立案到执行全部诉讼过程的案件。但是,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也暴露出我国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裁判标准方面存在的缺乏现实可操作性和保护投资者权益力度不足等漏洞。以大庆联谊案从受到证监会处罚开始的诉讼进程为个案,以实证的方法对若干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裁判标准的不足作初步探讨,显然对我国证券民事赔偿的立法与司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4.
Abstarct.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studying the dependence structure between two random variables Y 1 and Y 2 conditionally upon a covariate X. The dependence structure is modelled via a copula function, which depends on the given value of the covariate in a general way. Gijbels et al. (Comput. Statist. Data Anal., 55, 2011, 1919) suggested two non‐parametric estimators of the ‘conditional’ copula and investigated their numerical performances. In this paper we establish the asymptotic properties of the proposed estimators as well as conditional association measures derived from them.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for their use are then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5.
以知识量作为作业难度表征的重要指标;在讨论信息量、教学时间与知识量关系的基础上,根据BROOKES信息基本方程,建立了社会标准教学时间与知识量的映射关系;根据知识表达系统提出了基于社会标准教学时间的知识测度原理及其测度方法;结合岗位知识量的测度进行了算例说明.  相似文献   
96.
尽管刘海粟的美学思想有其不足,但其始终围绕人这个中心而站在美术的超越性立场来伸张自由个性和创造性,这是五四运动和整个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维度。在中国现代美术革命中,这也是一种深入与持久的历史趋势。在救亡压倒启蒙这个总体革命势态中,他发挥了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站在启蒙立场上,形成了以纯粹美术为美术革命的方向、以生命表现为美术的本质、以美术为社会进步的杠杆以及中国美术革命具有文艺复兴的启蒙性质的美育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97.
宋词在中国和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辛弃疾作为宋词的代表人物,其词更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翻译美学将翻译与美学结合起来,对诗词的英译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此拟从翻译美学角度来探讨辛弃疾词英译中的审美再现,看辛词英译是否满足审美再现的四个基本要求,以期为辛词及宋词的英译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8.
系统功能语言学应用于语篇生成系统中需要进行知识表示。通过考察PENMAM,发现其一种主要的表示方法是系统网络。然而,这种方法不能充分表示语言的交际性以及三元功能,在进行计算机实现时也存在一些缺陷。基于此,文章进一步提出改进系统网络表示法的两种基本途径: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理论途径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途径。此研究能够促进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从而更好地开展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用途的语言研究。   相似文献   
99.
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数额分配的比例没有法定约束,地区与职业代表之间代表比的差别悬殊大。为了克服上述弊端,全国人大代表制度改革的方向是以废除职业代表制,落实公民实质平等选举权,照顾少数民族和人口较少区域为原则,废除预留代表惯例,完善华侨与港澳台代表之选举。  相似文献   
100.
问题图式具有知识的概括性、认知资源的经济性、未知变量的可推理性和广泛的迁移性等特点,是学生用以组织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有效方式。而在知识学习和问题解决过程中能否归纳出问题图式和对图式进行改进是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为形成有效的问题图式,在教学中应注重对知识进行复述、精加工和组织,以形成条件化知识;要对问题进行深层结构表征,并加强元认知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及样例的学习,以加强学生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图式建立、运用、综合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