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48篇
民族学   30篇
人口学   18篇
丛书文集   180篇
理论方法论   46篇
综合类   1154篇
社会学   47篇
统计学   27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本文侧重研究了站鱼个体生殖力及产卵类型。结果表明:雌性个体1冬龄达性成熟,性腺一次成熟,卵子分批产出,产卵期是6—8月份,性成熟系数在7月份达高峰,8月份是产卵盛期,在产卵前的卵巢切片只发现有第4时相和第5时相卵母细胞,确定产卵类型为一次产卵。  相似文献   
92.
本文定义了弱*(p,q)型算子,并且通过对强(p,q)型算子指标选择结论的推广,得到了弱(p,q)型算子以及弱*(p,q)型算子指标选择的结论。  相似文献   
93.
本文认为,要提高音乐欣赏能力,使审美意识达到更高的境界,就必须掌握音乐理论基础知识,了解各种不同形式、不同体裁的音乐理作品的风格与特点,从而在理论上为独立分析音乐作品打下一个基础。这是音乐欣赏课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94.
引入域上典型群的生成问题所得的成果;对局部环R上典型群生成问题研究,构造度量函数及一平延,为局部环R上典型群向域F上的典型群导入,给出典型群的非双曲型.  相似文献   
95.
论政策平等     
平等是服务型政府的首要伦理目标,民主政府必须致力于社会平等的建设。公共政策作为政府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必须坚持平等优先、效益至上的原则,而不是将效率至于首位。政策平等主要内容包括平等分配权利与机会,通过制度供给,建立平等的利益表达机制、平等的利益博弈机制、平等的利益保护机制是实现政策平等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6.
韦伯在对宗教社会学的研究中,探讨了非西方宗教当中所隐含的失范思想。韦伯在对东方印度教的阐述中,将失范视为终极道德标准的总体缺失,并强调了失范在跨文化背景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对失范进行了类型学分析,建构了一种失范的理想类型。韦伯在宗教社会学中既强调了某些非西方宗教教义里失范的可能性,同时也通过东西方宗教的比较,阐明了西方失范概念的特性,即西方社会规范和文化价值的总体缺失的困难性。韦伯的失范思想是对当代失范理论范畴的拓展,打开了我们理解失范的广阔视野。  相似文献   
97.
赛珍珠问题指"中国人是否更容易抄袭、抄袭是否内化于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气质之中"的问题。与学术相关的伦理类型在现代发生了根本转变,表现为学术从公器变为私器,真理活动的视野由复返的变为进步的,评价标准由传承变为创新。从反向抄袭、注疏性著作、自我抄袭等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抄袭本质上是个现代问题。"中国人更容易抄袭"的命题存在着历史错位,是个伪命题。  相似文献   
98.
探讨了决定离子型反应类型的因素及判断离子型反应类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
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崛起,社会福利权利会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权保障方式备受关注。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尚不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到底向何处发展必然受到社会福利权利理念的影响。从社会福利及社会福利权利入手,借鉴公民权利理念,重新审视公民权利理论对构建社会福利权利的指导意义,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分析,得出现阶段我国应该实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  相似文献   
100.
As the overall U.S. population expands outward from the central city and core suburbs and as people age in place, more seniors will reside in suburban and exurban locations. This research seeks to determine whether older adults who live in areas with differing urban forms experience travel pattern variations under controls for other factors related to travel. We analyzed data from a telephone survey of a random sample of seniors aged 75 years and older and we employed a unique approach for establishing the urban form of their residential settings. The results show that urban form does influence travel patterns, including the number of trips and transportation mode, and suggest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act, mixed-use communities where today's older adults can age in place may be part of the solution to addressing the mobility needs of our aging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