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01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480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1.
红色革命旧址建筑完整的将那段红色峥嵘岁月呈现于世人眼前,同时也是我们回顾红色革命精神与历史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冀南地区红色革命旧址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与资料收集两种手段,对其历史背景与现状有了初步认识。将冀南地区红色革命旧址建筑根据当时行政功能划分为四类:党政机构、军事机构、后勤保障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并对其现有建筑特点进行了初步讨论,为下步探讨其保护与活化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方兴未艾的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首先需要面对的是从革命文化到红色文化的概念转换,这一概念转换以及与当下社会语境的关联,是当前文化研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学术现象,但学界对之探究甚少。这里尝试构建适应红色文化研究的概念逻辑,采用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对革命文化向红色文化的概念转换加以研究。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都是以革命为主导理念的文化形态;但红色文化同时还是当前特别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这一概念转换是在重新认识革命与革命文化的时代语境下发生的,红色教育、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产业开发,是红色文化兴起的主要契机,凸显了当前社会对革命文化的资源属性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后革命时代境遇下革命话语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由于政治环境、文艺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的革命文学创作大多趋于模式化、程式化。时代环境无法改变,革命文学作家们也就无法完全摆脱主流意识的影响,但是广西当代少数民族革命文学作家苗延秀、包玉堂将自身的生命意识融入革命文学创作之中,在一定程度上使其作品呈现出有别于主流话语的独特抒写空间。他们在原生态的浪漫抒写、女性个体表现、民族民间化等方面对革命文学做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4.
莫梨 《创新》2011,5(2):96-100,128
太平天国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女性政治制度,动员和吸引大批妇女参与政治斗争,涌现了一大批政治角色明朗的女性。这些女性在太平天国男女平等口号感召下政治意识开始觉醒,但在男权政治体系中,她们参与公共领域的政治意识被动而又朦胧。为此,太平天国女性的政治意识就具有了革命性与被动性相互交织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关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美的形成通过实践却对实践的功利性有一定程度的超越。生态美学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实践美学是在哲学美学中引入实践层面的思考,其投射到城市建设上就是:一座城市要有个性才是美。城市美的根源是多样的,但最终还是由城市中人的主体创造精神来决定。当代美学的救赎使命之一,就是通过“拆墙”来打破美学的“围城”,其在实践中体现为生态关学,这是哲学、伦理学和美学都背离了生态的原则之后尝试实现的一种美学回归。  相似文献   
16.
教育技术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和学科。它使教育产生革命性变化 ,改变着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及内容 ,转变着人们的教育、教学观念 ,对教育界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相似文献   
17.
建国50年来,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经历了从革命话语体系向建设话语体系的转变.本文分析了这两套政治话语体系的建构过程,并对其特征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革命话语是毛泽东时代的政治交流方式,这套话语体系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保证社会、个人与国家权力话语的高度一致,以适应国家在经济上的高度集权管理和在思想文化上的严格控制.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政治话语是围绕"建设"或"现代化"而建构起来的,它包括"国家建设"、"经济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四个语义场.  相似文献   
18.
西方当代史学观念的介绍与引进、历史行程的延展性与几度的迂回性、作家自身的独特经历促使新一代作家抛弃既有历史观、文学观,完全颠覆民国叙事的经典模式打破阶级界线、释放个人欲望、强调偶然不测,并用种种形式探索来显示历史叙述的主观性,创作了一批被称为"新历史小说"的作品.但解构的偏执,使他们的历史言说局限于"前文本"的固有层次,最终未能表达出对民国时代的个性化理解.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盛行以来,形式异彩纷呈,有求同的,也有存异的.文章作者遵循爱因斯坦的观点"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寻访精神的历史事实中所蕴涵的现时意义这种精神活动中,尝试对"拯救与逍遥"这一对西中传统文化中能对质的核心问题及其所引发的一些问题作初步的追问,意在使读者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有岛武郎是日本近代文学“白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为探索人生的奥秘而成为基督徒,随着对社会、宗教认识的深化而告别了上帝。但基督教的“罪与罚”等思想意识却是他创作的中心主题之一,同时也是他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一个显著标志。在有岛武郎的作品中,他以艺术化的手法演绎了近代社会人们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与基督教文化的“罪与罚”理念的冲突,提出了人类拯救与自救的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