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23篇
  免费   733篇
  国内免费   265篇
管理学   594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152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585篇
丛书文集   2188篇
理论方法论   1300篇
综合类   11481篇
社会学   2731篇
统计学   482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336篇
  2019年   313篇
  2018年   371篇
  2017年   467篇
  2016年   412篇
  2015年   446篇
  2014年   858篇
  2013年   1901篇
  2012年   954篇
  2011年   1127篇
  2010年   908篇
  2009年   912篇
  2008年   989篇
  2007年   1240篇
  2006年   1418篇
  2005年   1209篇
  2004年   1137篇
  2003年   964篇
  2002年   805篇
  2001年   666篇
  2000年   381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01篇
  1984年   114篇
  1983年   77篇
  1982年   77篇
  1981年   63篇
  1980年   73篇
  1979年   62篇
  1978年   57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9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61.
试论离婚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婚之精神损害有离因精神损害和离婚精神损害两种.前者是夫妻一方对另一方构成侵权行为而导致离婚,从而给一方造成精神痛苦,受害方可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我国新的<婚姻法>确立了这一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填补了我国婚姻制度的一个空缺.而后者是夫妻一方对另一方并无侵权行为,离婚本身即为构成精神损害之直接原因,如由于第三者插足、婚外恋、夫妻一方被判处徒刑等.这种离婚同样使一方受到精神损害,自然也应得精神损害赔偿.遗憾的是,新的<婚姻法>并未作此规定.因此,要完善我国离婚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不仅要使离婚之精神损失赔偿的权利义务主体进一步扩大,把第三者也作为离婚之精神损害赔偿的义务主体,而且还要将离因精神损害赔偿扩大到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将因婚外恋、第三者插足、因配偶一方犯罪而被判入狱和其他原因导致离婚的情况作出规定,使精神受害者得到应有的经济救济和补偿.  相似文献   
962.
“不开宗派不为师”,是钱钟书和马一浮两位学术大师共同的学术态度,虽然具体缘由不尽相同,但都植根于中国古代“为己之学”的传统。  相似文献   
963.
假释制度符合行刑社会化的潮流和趋势,对实现刑罚的目的来说,它有积极的功能,也有副作用。传统的假释奖励观不利于假释制度应有功效的发挥,要从根本上克服假释的负作用,必须树立假释权利观。  相似文献   
964.
我国国有资产流失情况特别严重,但是现实中很难看到对此实行司法保护,其中一个制度上的障碍就是没有规定诉权主体。作为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检察机关应该以诉人身份对国有资产流失案件提起非刑事公诉;同时,立法机关应该从立法上赋予检察机关非刑事公诉权。  相似文献   
965.
本文从主体、客体、内容及形式四个方面,详细地分析了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之一的房地产抵押担保关系成立的要件,并从当今有关法律规定入手,阐明了房地产抵押权实现的方式是拍卖.对部分有争议的相关问题谈了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66.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第17条新增的一项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在罪名、犯罪主体与犯罪对象、客观方面及罪数形态、罪的界限及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衔接方面不仅在理论上存在争议,而且在司法层面上也未能澄清一些疑惑,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探讨,无疑对于打击利用他人进行乞讨等犯罪行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67.
"毕兹卡"是土家语对土家族的自称,"毕兹卡"的具体翻译成汉语是什么意思?最传统的说法是"毕兹卡"是"本地人"的意思。但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考察,土家语"毕兹卡"与汉语"本地人"没有对译关系,也就是说,土家语"毕兹卡"中没有汉语"本地人"对应词来对译。从语言学、民俗学和历史学的角度看"毕兹卡"是"男人哭嫁的民族"的意思。  相似文献   
968.
公共投资效应的制约因素及提高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公共投资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公共投资效应的主要制约因素,并分别从公共投资的范围、规模、结构及投资方式、管理体制及决策机制等几个方面,对提高我国公共投资效应的途径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69.
论孝道思想对历代医家从医动机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道思想是儒家文化中的核心观念,内容广泛深刻,概括起来有孝养父母以敬、宗族繁衍为重、孝为政道基础等方面。我国历代医家大多具有深厚的儒家文化知识背景,儒家孝道观念对医家从医动机的形成影响很大,是儒家知识分子完成由儒入医转变的重要心理动力。  相似文献   
970.
《西游记》人物的语言有许多显著的特点:大量俗语的运用形成了生动幽默、活泼风趣、流畅滑稽、明快诙谐的喜剧风格,显示出浓郁的世俗化风气;类似童话语言的特性使整个作品充满了童趣,富于童话的诗意和美感;声口毕肖的对话语言生动地塑造了人物的形象,展示了人物的性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