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3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7篇
管理学   28篇
民族学   1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421篇
理论方法论   61篇
综合类   1789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论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赔偿范围问题在缔约过失责任理论中一直颇有争议。本文基于缔约过失责任概念的基本界定,认为缔约过失责任损害赔偿的基本范围为信赖利益的损失。相应地,为契合缔约过失责任理论的创立初衷和平衡当事人的利益,信赖利益的赔偿范围应包括了间接利益、非财产上损失以及第三人等损失,但应以履行利益为限。  相似文献   
22.
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对荣誉、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和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价值在于:澄清价值观念多元化导致的荣辱观混乱,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价值观依据,明确和谐社会应具有的价值和道德标准,并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3.
略论民初孙中山的党德重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从民初巩固党基与民主共和等方面阐述了党德重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修明党德”需要党员“明白党义” ,“遵守党德”、“服从命令”与“国家” ,立志“做大事” ,努力“替众人来服务”、“为中华民国求幸福”。而政党严格纪律 ,党员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辨别是非能力是达此目的的必要途径。这一党德重构成为孙中山道德思想的核心 ,决定其道德思想高于近代大众道德的精英化倾向 ,是中国近代政党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至今仍值得珍视  相似文献   
24.
高校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及其成员发挥参政党职能 ,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对于贯彻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合作的“十六字方针”、保证学校的科学决策、反映民情民意、防止和克服腐败现象都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 ,这同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相比较 ,在职责、权力、范围、手段、载体等方面又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5.
《反分裂国家法》是中国政府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祖国,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所制订的一部法律。它体现了国家意志,代表了全中国人民的心声,是一部和平统一的法、一部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法,也是一部中国自主解决台湾问题的法。它的出台有助于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国家,有助于促进两岸关系稳定发展,有助于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合乎历史,顺乎民心。  相似文献   
26.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如鸟之两翼 ,车之两轮 ,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从人性论出发 ,法治在于止恶 ,德治在于扬善 ;从经济方面说 ,法治导致自由 ,德治导致秩序 ;从民众角度讲 ,法治 (民治 )激发社会活力 ,德治 (教民 )引导人们思想。深度思考法治与德治怎样达到内在统一和从哪些层面实现统一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7.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践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践中 ,城市社区建设的实际操作有诸多现象和现实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社区建设”概念的界定、政府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的职能定位、居民参与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地位、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等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则需要我们加以认真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8.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了扩大我们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问题。政党是现代社会中政治运行的重要手段 ,通过政党参与政治是公民参政的重要形式 ,它对政治体系的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 :政党沟通了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联系 ,为公民参政提供了制度化渠道 ;政党充当了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过滤层”,把公民参政限制在政治体系所能容纳的范围之内 ;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政党的政治社会化作用。在我国现阶段通过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 ,发挥政党的参政功能 ,是扩大政治参与和保持政治稳定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9.
论以德治国     
以德治国是新的治国方略,它既体现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一德治的意蕴,又是毛泽东以来几代国家领导人不懈探索的结晶。从毛泽东首倡的为人民服务到邓小平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再到江泽民的以德治国,中国共产党的治国方略逐渐走向成熟。贯彻这一治国方略,应从以德治党着手。  相似文献   
30.
改革开放的每一重大战略部署和伟大实践,都包含着党的建设的新举措和党的建设理论的新探索。党的建设的实践和理论的每一创新发展,也反过来推进和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各个领域的改革。中国共产党对历史方位转变和执政党建设理论的认识,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提出要“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这一命题,本身就是中国共产党在30年党的建设理论创新过程中,获得的一个重要成果。我们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认识执政规律,尊重执政规律,努力按照执政规律加强执政党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完成党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