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86篇
社会学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人格魅力及其尊严本应是人确立信仰和行为的底线,奠定生活在“当下”的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但现代社会却接连在躲避崇高、远离本质、倡导生活“无厘头”化的后现代思潮中出现一系列相反现象:从“奥巴马女郎”、“大型选秀”、“微博炫富脑残行为”到“教师遭官员性侵”、“绿领巾”小学生,主动有之,被动受之,触目可及,带来极端恶劣影响,引起各界高度关注。梳理人格及其尊严涵义,追问丧失缘由,以构建重塑人格尊严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2.
SST视角下对技术创新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的社会形成"(SST)是一种对技术的社会学分析,强调社会因素在技术发展中起核心作用,借鉴SST的研究进路和方法,从技术创新与社会互动关系研究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因素与非技术因素的参与作用,探讨了技术创新的选择性、不确定性和过程性等特征的社会形成,强调成功的技术创新不是单纯取决于技术自身的技术因素,也不是单纯取决于非技术的社会因素,而是取决于形成"新组合"的过程中诸种技术、非技术因素的共同建构,通过"社会的形成"使技术因素与非技术因素形成一定的衔接,进而"社会地形成"技术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103.
FROM WOMEN AND TECHNOLOGY TO GENDERED TECHNOSCIENC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is paper situates current discussions of women's position in ICTs in the wider context of feminist debates on gender and technology. While a common trend among early feminist theorists was a profound pessimism about the inherent masculinity of technology, this was replaced during the 1990s by an unwarranted optimism about the liberating potential of technoscience for women. This article gives an account of both technophobia and technophilia, arguing that recent approaches drawing on the social studies of technology provide a more subtle analysis. Avoiding both 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 and gender essentialism, technofeminist approaches emphasize that the gender-technology relationship is fluid and flexible, and that feminist politics and not technology per se is the key to gender equality.  相似文献   
104.
论技术的文化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技术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表现为技术是在文化中形成的 ,文化的差异会造成技术的特征和发展的状况不同 ,因此为了造就理想的技术发展状况 ,必须重视一个社会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5.
西周初社会结构的分解合并与国家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家形成于周初。周初分封是古代“自然长成的结构”的大分解、大合并。宗法制是对亲属关系的首次政治和组织改造。周公制礼是对社会生活习惯的有序化变革。随着宗法结构的解体,郡县制、成文法出现,战国时代的国家形态高度成熟,其发展水平与克里斯提尼改革时的雅典及《十二铜表法》颁布后的罗马相当。  相似文献   
106.
主体教育是跨世纪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模式;主体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本文从主体教育的本质、基本着眼点、教学过程和特点四方面阐明主体教育和心理学的紧密联系,心理学是主体教育的基础和依据,强调主体教育要进行主体性心理结构的建构,要以"教书育人,育人育心"为本,在教学上要体现主体转换的心理基本模式,要解放个性,以塑造个体人格为核心,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主体教育的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7.
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现实的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因此,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从主体的角度看,就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各类主体中的指导地位。各级执政骨干、社会知识精英、宣传文化工作者和普通大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主体。离开这种主体塑造,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问题都不可能很好解决。首先,执政骨干必须发挥率先引导和榜样示范作用。其次,知识精英要坚守自己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再次,宣传文化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给以准确诠释和有效传播。最后,普通大众要增强对马克思主义自觉认同和积极拥护。  相似文献   
108.
为了明确核电厂人因失误机理并为后期人因失误的精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采用“组织定向人因失误分析技术”对2010—2020年核电厂208件人因失误事件报告进行分析,获得样本数据,经统计辨识主要的人因失误类型(知识型、规则型和技能型)和影响因素(如教育培训、组织设计、规程、人机界面等),结合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及因子分析构建主要人因失误场景(如知识/技能经验、注意力、压力和态度等)。由于各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因而采用QAP方法(Quadratic Assignment Procedure,二次指派程序)对人因失误场景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建立知识型、规则型、技能型人因失误因果模型,辨识不同的人因失误场景,揭示人因失误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的人因失误类型其产生机理以及场景显著性不同,为人因失误的精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9.
政治认同是民众对政治体系支持认可的心理活动和实践活动,是政治体系正常运行与发展的必备资源。政治认同的生成,不仅需要获得认同主体心理层面的认同,还需要使认同主体参与社会政治实践,在实践体验中加深政治认同感,最终达成心理层面与实践层面的平衡。基于心理层面的生成路径包括制度塑造型路径和政治社会化型路径,基于实践层面的生成路径是指政治参与型路径。制度塑造型路径、政治社会化型路径、政治参与型路径既有各自的独特性,同时又相互联系,在政治认同生成过程中共同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