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61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122篇
管理学   51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6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94篇
丛书文集   880篇
理论方法论   285篇
综合类   6602篇
社会学   150篇
统计学   10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267篇
  2014年   520篇
  2013年   389篇
  2012年   650篇
  2011年   740篇
  2010年   617篇
  2009年   556篇
  2008年   518篇
  2007年   635篇
  2006年   644篇
  2005年   488篇
  2004年   427篇
  2003年   365篇
  2002年   301篇
  2001年   242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不确定性是经济预期与决策的基本特征之一。然而现代预期理论尤其是理性预期学派,将不确定性视为影响理性预期的干扰因素,想方设法对其进行简化与排除。预期理论的反不确定性倾向与现代风险投资的实践发生了背离。通过对理性预期学派孤岛模型的预期决策检验,指出理性预期学派过于简化预期中不确定性的问题,提出了预期组合这一将不确定性纳入预期理论的新方法,探索如何在不确定条件下分析诸多不确定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更加合理的预期,进而更早把握进行科学决策的机遇。  相似文献   
992.
现代农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关键,更是真正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核心。本文深入分析了现代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核心机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发达国家在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生态化等方面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路径,并提出了通过现代农业的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993.
中国利益集团的成长逻辑与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学者形成了解释利益集团产生的三种典型的理论模式:杜鲁门的絮乱理论、奥尔森的利益集团发生论和索利兹伯里的交换理论。论文基于这三种理论考察了中国利益集团的成长逻辑与动力机制。论文指出,社会内生演进构成了中国利益集团的成长逻辑;利益分化和利益组织化的双向运动型构了中国利益集团的动力机制,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结构从阶级阶层到利益群体再到利益集团的发展演进。  相似文献   
994.
区域发展一体化,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的范围内,地域上较接近的省区之间、省内各地区之间、城市之间,通过合理的地域分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动态过程。从全国乃至全球范围来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走过的是一条从均衡走向不均衡的路径,这种不均衡正是区域先发地区向后发地区进行空间扩散的条件之一。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应从产业空间扩散基本理论框架入手。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空间扩散的理论条件给产业在区域内部扩散创造了良好的制度保障。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空间扩散的现实条件包括飞速发展的交通网络、广泛存在的劳动成本差距和不断推进的区域一体化等。  相似文献   
995.
王俊豪通过对城市公用事业分类研究,发现整个城市公用事业存在许多竞争空间,而在竞争性领域,民营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效率。他认为,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有巨大的潜在空间,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可实行分类民营化政策。戚聿东、范合君认为,十二五时期要把竞争化改造作为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的主攻方向,形成有效竞争格局,同时需要把运营模式改革与竞争模式改革作为着力点。齐兰和郑少华认为,未来全球金融监管具有综合监管、无缝监管、系统性风险监管、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等新态势,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必须采取诸如调整金融监管模式、扩大金融监管范围、实施系统性风险监管、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改革措施。胡亦琴认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创新农地流转及其相关制度、机制,是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促进土地资源永续利用、进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996.
王俊豪通过对城市公用事业分类研究,发现整个城市公用事业存在许多竞争空间,而在竞争性领域,民营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效率。他认为,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有巨大的潜在空间,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可实行分类民营化政策。戚聿东、范合君认为,十二五时期要把竞争化改造作为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的主攻方向,形成有效竞争格局,同时需要把运营模式改革与竞争模式改革作为着力点。齐兰和郑少华认为,未来全球金融监管具有综合监管、无缝监管、系统性风险监管、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等新态势,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必须采取诸如调整金融监管模式、扩大金融监管范围、实施系统性风险监管、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改革措施。胡亦琴认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创新农地流转及其相关制度、机制,是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促进土地资源永续利用、进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997.
社会保障的制度约束及其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发展背景下的发展目标取向。为适应这一目标,必须在国民经济收入分配制度体乐的设计中切实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土地长期受益权、城乡统筹是农民社会保障的核心。  相似文献   
998.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面临的举债、舞弊等财务风险,文章提出高校应设置财务风险管理机构、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并使之有效运行,以预防、化解各种财务风险,为我国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99.
我国高校干部教育培训认识滞后、管理模式陈旧、激励机制缺失,严重制约了新时期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也不适应新时期创建学习型组织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需要。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对新形势下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激励评价机制的创新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00.
农村土地流转与社会阶层的重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农村出现大规模人口流动和职业分殊,农村土地开始在村社内部自发流转。自发土地流转使土地相对集中在某些农户手中,他们耕种着中等规模的土地,拥有中等水平的收入,成为农村中的“中间阶层”。农村中的中间阶层由于其自身秉性,在农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农村稳定的根基,也是国家政权的基本支持力量。但是近年来激进的、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又使得中间阶层趋于瓦解。为此,政府应积极鼓励、引导、规范村社内部自发的土地流转,减少激进的、大规模的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