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62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提高农民收入.文章通过对农民现有各种增收渠道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通过发展劳务经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让农民从事非农产业、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区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谐社区建设关键是要增进社区和谐力:协调居民关系,化解居民矛盾,维护社区稳定,增进和谐。提升社区服务力:完善服务设施,健全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培育社区自治力:培育自治意识,强化自治力,完善自治制度,创新自治形式。强化社区学习力:转变学习观念,营造学习氛围,搭设学习平台,构建学习体系。锤炼社区创新力:更新思想观念,创造良好环境,培养创新人才,打造本地特色。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史论比较研究方法,以时序与研究内容相结合作为划分研究发展阶段的依据,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阐述了各阶段的主要学术成果与特点,揭示了本课题研究的不足,明确了今后研究的思路与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4.
集体主义在我们的价值观体系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在党领导下的我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集体主义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个人主体性明显增强,强烈冲击了我们传统的价值观体系。我们应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对集体主义原则做准确的理解,建立起充分重视个人主体价值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体系。  相似文献   
15.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构建和谐文明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高校发展现状和形势,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和高校顺利发展、促进良好社会风气、形成和谐文明校园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重点讨论了"八荣八耻"与高校实际工作相结合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之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核心内容,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曾明确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努力专研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健康、文明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生态观,从而使自身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指导下,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校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继承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智特点,弘扬中国传统价值观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后现代军团,让·鲍德里亚,可谓个中翘楚,以至于从20个世纪末就被称为"鲍德里亚效应",他的理论对马克思学说的各个方面均进行了严厉挑战,但与此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论作出了发展,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拓宽了我们的学术视野,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重要的改革实践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缘起且发展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选择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奠定了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造与完善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发展机制;政治权力资源的启动为富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20.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青少年法制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制教育对于青少年法律素质的提高乃至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角度出发,结合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尝试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希望全社会能够重视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