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7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252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目前的“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教学存在着两个方面的现实困难,即相对于现实和历史来说,毛泽东思想反映的内容不能简单地运用于今天。为克服此困难,必须分析目前教材单纯从实事求是等三个方面来分析毛泽东思想活着的灵魂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用三个范例说明从“精神实质”方面来理解毛泽东思想在现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42.
心身问题的问题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笛卡尔时期奠定了心身问题的古典结构,即心身问题的两个基本面、解答的基本思路及困境。现代心灵哲学(特别是英美传统)之思维方式有了一些新特点,即不愿接受无逻辑负担的直觉、不会直接引入上帝超自然力的干预、自上而下的思辨式的形而上方法深深受到怀疑。现代哲学在研究心身问题时引入了三个新的视角,即指称问题、语言问题和还原问题,进而细化了心身问题的古典结构。心身问题奠基于笛卡尔开始的主客二分的祛魅的现代性世界观,自由意志问题是能否跳出心身问题之困境的试金石,而心身问题又是我们能否跳出现代性图景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43.
提到柏拉图,人们最为熟悉的莫过于“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以及“真善美相统一的理式”。于是,很多人以此推断柏拉图所推崇和关注的只是人的灵魂层面,而贬低人的身体这一层面。仔细阅读文本不难发现,柏拉图虽然重视灵魂的修养和提升,但也没有忽略“灵肉一体”的人的现实,他笔下的身体有束缚灵魂的一面,也有促进灵魂提升的一面。在对话录中,柏拉图对身体的复杂态度不仅体现了他对身体的重视,而且也打开了“人应该如何生活”的窗户,他的理想也许是灵魂和身体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4.
“诗中有画”是中国古代诗学的经典批评术语,围绕着它,生发出了诗画转化说、诗画相异说和诗画一致说。究其本意,苏轼所认为的“诗中有画”,是指诗歌要像绘画一样具有相似写意风格,并且这种艺术风格是由绘画主导产生。围绕着“诗中有画”的争论,反映了不同时代对诗歌形与神关系的不同看法,是一种话语运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45.
萨满的“飞翔”与“附体”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及萨满的特性时 ,以著名宗教史学家M·埃利亚德为首的一些学者 ,赞同用“飞翔”的有无作为识别萨满身份的尺度。以社会人类学家M·刘易斯、日本学者佐佐木宏等为首的一些学者 ,则主张“附体”亦为萨满的基本特性。然而 ,“飞翔”与“附体”之间所具有的相互关系并未得到说明。从“飞翔”与“附体”的历史形成入手 ,探讨两者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 ,并对萨满教从精灵崇拜趋向神灵信仰 ,这一发展阶段的性质转换作一概略说明。  相似文献   
46.
《香奁集》因其艳情旨趣,历来成为诗评家争议和诟病的焦点之一,本文从文学的生态环境、文学自身的发展、诗人的性格特征和经历等多方面,质疑了有些论者所持的香草、美人的寄寓之说,肯定了《香奁集》是一部叙写恋情、艳情的个体心灵记录。并进一步从文化的层面揭示其在中国艳情文学史上的划时代的意义,通过对诗歌文本的解析,深入探讨了《香奁集》独具个性的情性之美,肯定其对儒家诗教传统的突破,表现了自然而最具本真色彩的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47.
论威廉·福克纳的乡恋情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派”最重要的作家,其“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是以南方为背景创造的。他在作品中表露出深深的乡恋情结,这是他对故土的热爱,也是他对精神家园的寻觅。他面对近代文明作出了痛苦的抉择  相似文献   
48.
本文对李孟伦小说《太阳之门》的相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49.
美育是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教育内容。美育对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增强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的作用不可忽视。新时期的高校美育,对促进大学生的心灵完善,具有不可替代的效用。  相似文献   
50.
中华民族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更创造出优良、丰富的文化.其中,以孔、孟思想为宗,而揭橥人本、强调伦理、倡导道德的儒家学说在两千多年来成为中华民族学术思想与生活文化的主流核心.依凭着以儒家精神为核心底蕴的优良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数度撑过了几乎亡国的大灾难.近年来,炎黄子孙虽由睡梦中觉醒了,却又面临着科技及工商急遽发展而来的狂风巨浪.当此之际,如何重拾民族自信心,进而巩固永续发展之鸿基,诚乃吾辈责无旁贷之要务.唯有加强弘扬儒家精神,才是巩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之鸿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