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0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9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0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392篇
理论方法论   74篇
综合类   2239篇
社会学   34篇
统计学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253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The influence of neoliberalism on culture and subjectivity is well documented.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understanding of how neoliberal ideology enters into the production of subjectivity. While subject formation takes place in multiple and contradictory ways and across multiple social sites, we focus on the increasingly popular media discourse of self-development, and examine it as a technology of neoliberal subjectification. Drawing on Foucauldian understandings, we analyze data from two different newspapers from two different national contexts, both of which are heavily influenced by neoliberalism. Based on our analysis, we detail four interrelated discourses—rationality, autonomy and responsibility, entrepreneurship, and positivity and self-confidence—demonstrating how these discourses constitute the neoliberal subject in ways consonant with neoliberal governmentality. There is no observable resistance to subject positions offered within these discourses. Self-development discourse instills stronger individualism in society, while constraining collective identity, and thus provides social control and contributes to preserving status quo of neoliberal societies.  相似文献   
72.
作为研究和处理复杂系统和行为的工具,复杂性科学为企业成长研究提供了新的起点。从复杂性科学的背景出发,总结了目前企业成长研究的基本共识、内容体系,并为企业管理与决策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3.
“零度写作”在20世纪80年代末成为文学理论研究与文学作品评论类文章中频繁亮相的术语,研究界用“零度写作”评价新写实主义、先锋派等后现代写作。一方面借用“零度写作”对主体的解构,以“零度情感”评价新写实小说,另一方面将“零度写作”理解为摆脱意识形态、摆脱历史记忆的纯粹文学样式,从而将不再承载某种主流意识形态,标榜无意义或消解中心的后现代写作称为“零度写作”。但不同的学者站在捍卫或批判后现代写作的立场,令“零度写作”在中国遭遇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相似文献   
74.
人生转折的临界点--母题数字"十三"与藏族成年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十三”在藏族早期文化中的大量出现,其背后具有深层的文化精神作支撑。文章从藏族“十三”的一系列民俗思想中发现,“十三”是人生重要转折时期———成年礼的临界点。这种成年礼习俗在周边民族中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75.
天伦、人伦之分最晚始于秦汉,两者在彼此对应中时被混用。从发生角度而言,天伦是天生的伦理,人伦是人为的伦理。天伦、人伦同气分形,共生中国人的伦理永恒、伦理信仰:天伦同气,因血缘而在代代传承中贯通有限生命,内生诚信,分形人伦;人伦基于诚信,为各自目的,从血缘和天伦向外全方位分形为姻缘、情缘、地缘、业缘、神缘、网缘等,使夫妻、朋友及各种职业伦理、社会伦理视需要和可能而及时结合或解散。伦理永恒是中国人的永恒,内化为伦理信仰,与有关因素共生,永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迥异于世界其他几大文明的命运与其宗教信仰的关系。敦睦伦理,消除伦理危机,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文明生生不息,社会各界责任重大,国家的伦理责任更为重大。  相似文献   
76.
未清晰地认识和定位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者的关系,未处理好三者的分工与衔接,是造成我国环境多元治理模式难以落实的关键问题。究其主要原因在于过分依赖传统政府管制模式的路径,以致政府在环境治理中起主导作用而轻视企业、社会公众作为治理主体的力量,导致其他治理主体参与环境治理法律机制的缺失。比较分析三者存在的障碍,提出落实环境多元治理模式法律保障的建议,从而构建起三者相互协作、共同治理环境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7.
幼儿期是人一生发展打好基础的一个重要阶段,家庭是幼儿生活和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最深刻、持续时间最长。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发挥家长榜样力量、尊重幼儿独立地位、发挥学校指导和引领作用、统筹社会资源支持,从而形成以家庭为核心,整合家长、学校、社会的力量,促进教育合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78.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具有其特点,尤其在高等教育阶段,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在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以教学方法为重点,以教师主导促进学生主体,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的专门针对计算机类课程教学的教学模式,并且提供教学实践中必要的细节的方法和原则,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使“学生主体”的理念能够在教育实践中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9.
在既定资源约束下实现粮食产出最大化是粮食生产安全的核心。而今旨在提升粮食竞争力的农业规模经营虽得到政府力推,却并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充分条件。在梳理规模经营与粮食安全保障相关争论的基础上,结合调研资料,依次回应了规模经营后农地是否大概率用于种粮、规模经营是否可持续以及规模经营能否保障粮食产量三个焦点问题。研究发现,与小农经营相比,规模经营与种植结构“非粮化”虽无必然联系,却存在规模经济不显著及单产提升乏力等问题。对此,一方面应强化小农扶持力度,巩固维系小农群体的粮食保障功能;另一方面应调整规模经营主体的政策干预结构,除非在规模经济与土地产出率不一致的情形下,应最大化避免对规模经营主体的直接干预,降低政策的扭曲效应,推动规模经济实现。  相似文献   
80.
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关键。江西石城县着眼于“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立足县域脱贫与发展需要实施了“千人铸造计划”,该计划发挥县级行政动员优势并扎根乡土社会,从培育方案、产业选择、社会基础、组织设置与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着手,推动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嵌入式培育及其内生带动作用激发,形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发展的实践范例。石城经验体现了我国县域政府独特的行政动员机制及其嵌入乡土社会的本土创新,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可为乡村振兴战略下培育扎根乡土致富带头人及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