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篇
民族学   29篇
丛书文集   72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503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徐亚东 《南都学坛》2004,24(4):54-57
周大新的小说创作在不同的阶段显现出一些恒定不变的因素,一方面是他对现实主义精神的守护,另一方面是对女性及其命运的持久关注。它们共同构成周大新小说创作的"不变"。而他小说创作的"变"则主要表现为他吸收新的艺术因素,在叙事方法和技巧等方面进行艺术变革,以更好地表达他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22.
依据信息理论讨论“言能达意”、“言不尽意”、“得意忘言”三个古老命题,考察“言外之意”的信息载体。  相似文献   
23.
文章利用文艺创作中的意象理论分析了象征性标志设计的理念分析与创意构思过程,提出了"立象以尽意"这一观点,通过实例阐释意象思维在象征性标志设计过程中的运用.结合意象产生过程有关理论,着重分析标志设计中"意"和"象"的产生过程及其要求.  相似文献   
24.
论审美符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否定主义理论出发,从人类特有的批判与创造相统一的"本体性否定"活动出发,对符号与美的符号的区别,艺术符号与美的符号的区别,美的符号与自然符号的区别,以及审美符号的多样性等问题,进行了自己的阐释.本文认为卡西尔没有清晰阐明符号与美的符号的区别,苏珊@朗格没有清晰阐明艺术符号与美的符号的区别,是造成美学符号学、文艺符号学和文化符号学常常被混淆的原因.  相似文献   
25.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培养模式与培养具有创新性的新型城乡中学美术教师的宗旨相背已久.从基础水彩画课入手进行符号、图式建构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全面实施,进而打破传统培养模式,为城乡中学输送具有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6.
詹姆斯.琼斯的《细红线》中意象与象征手法的运用对突出小说的反战主题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使小说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标题《细红线》象征着理智与疯狂、生与死的分界线;贝尔的幻觉意象象征着家人和士兵的相互担忧和思念以及对死亡意识的淡化;威尔士的小调意象则象征着战争的目的——抢夺钱财。  相似文献   
27.
迷狂是人类学、民俗学在仪式的田野调查中普遍遇到的现象,为某些民俗仪式所特有。从人类学学科史的角度看,它曾为弗雷泽、莫斯、格尔茨、福柯等著名人类学家所关注。  相似文献   
28.
理性传统决定了西方的意象研究以想象过程为切入点,理性的参与使意象中蕴含的情感淡化,并逐渐客观化为图片;20世纪初以庞德为代表的"意象主义"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但意象主义意象论在本质上仍属于西方传统,偏重图片效果和象征意味。  相似文献   
29.
抗战胜利后 ,国民党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的“抢夺”应称为“独占”。台湾回归祖国的“回归”用法不当 ,台湾不存在“回归”问题 ,应改称“统一”等。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覆灭的标志不应是 1949年4月 2 3日南京解放 ,而应是 1949年 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相似文献   
30.
《荒原》是特·斯·艾略特的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传世佳作。许多人认为《荒原》是一部博学难读的长诗,其原因之一是作者通篇用典,大量运用神话人物及复杂的意象来结构篇章。本文运用神话原型批评方法对‘荒原》中出现的神话人物和意象进行分析,揭示西方社会的文明衰落、信仰危机和道德沦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