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99篇
  免费   461篇
  国内免费   116篇
管理学   163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82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46篇
丛书文集   1841篇
理论方法论   512篇
综合类   9098篇
社会学   652篇
统计学   27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241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269篇
  2015年   350篇
  2014年   806篇
  2013年   698篇
  2012年   1351篇
  2011年   805篇
  2010年   640篇
  2009年   562篇
  2008年   670篇
  2007年   797篇
  2006年   844篇
  2005年   789篇
  2004年   704篇
  2003年   743篇
  2002年   642篇
  2001年   551篇
  2000年   255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01.
现代性的哲学观念是指在近现代哲学中形成的成为整个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现代性的思想基础的哲学精神和哲学意识。现代性最根本的哲学精神是理性意识 ,理性意识的目标和根本功能是达到合理性。近现代哲学在理性意识的指引下形成了三大现代性的哲学观念 :主体性观念、主体间性观念和历史性观念。在三者中 ,主体中心理性和主体间理性只有在历史理性的参与下才能达到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2.
环境道德:高校教育的新视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校教育中应加强环境道德教育,以提高我国大学生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103.
学生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德育环境的制约。高校德育环境分为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内部环境。只有努力优化德育环境,营造德育氛围,形成整体育德的合力,才能做好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4.
江泽民七·一讲话中强调的“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是在 2 0世纪中后期 2 1世纪初中国出现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的背景下提出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 ,理应成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05.
文化继承分为两个方面 :过剩继承与欠缺继承。过剩继承是指今人的认识远已超过了古人的认识 ,继承仅仅是挖掘般的考古 ,去寻找古人与今人相似的思想。欠缺继承是指古人的思想为今人所欠缺 ,它能符合和满足今人的需要 ,继承能对今天的实际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提出过剩继承与欠缺继承 ,可以深化人们对继承传统文化的认识 ,寻求传统文化中真正值得继承的东西 ,提高继承质量。  相似文献   
106.
科学技术与精神文明建设是互相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科学技术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成果 ,促进了人们价值观的更新、道德的进步、思维方式的转变 ,最终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但是科学技术由于自身的价值负载性和不当的社会运用 ,造成了它对精神文明建设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科学技术与精神文明之间的矛盾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中 ,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107.
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 ,把德治与法治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治国方略 ,是我党治国方略上的新进展。“以德治国”具体到高校来说 ,就是以德治校 ,以德修己 ,以德育人。因此 ,这对大学生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理解德治、法治、人治等相互关系 ,以“两课”教育为主渠道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8.
伽达默尔对海德格尔的艺术真理学说进行解释学的重构,通过审美意识批判提出理解的真理,并以之作为艺术理论的立足点。伽达默尔指出:康德的审美趣味、席勒的审美王国、哈曼的审美感知、尧斯的审美经验将纯粹的审美意识作为艺术理论的立足点,否弃艺术的作为理解的认识的真理功能,显示了美学对于艺术理论的局限性。伽达默尔的这一批判结果对我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和发展极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大学生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修养等方面普遍存在着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失衡现象,这种失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认真地加以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110.
关于高等学校教师流动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教师是高层次的教学、文化和科技工作者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必然成为各用人单位争取引进的对象。高校教师的流动具有频繁性、方式的多样性、失衡性等特点。究其原因有需要因素、环境因素和文化因素。采取协调、控制和顺应高校教师需要 ,创新激励机制 ,发挥人才市场导向功能等对策 ,可以促进高校教师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