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55篇
  免费   364篇
  国内免费   139篇
管理学   322篇
民族学   229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98篇
丛书文集   1349篇
理论方法论   367篇
综合类   7705篇
社会学   416篇
统计学   37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510篇
  2013年   544篇
  2012年   647篇
  2011年   743篇
  2010年   631篇
  2009年   626篇
  2008年   649篇
  2007年   867篇
  2006年   824篇
  2005年   779篇
  2004年   726篇
  2003年   671篇
  2002年   555篇
  2001年   464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教育传统与传统教育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长期对传统进行“精华”与“糟粕”式的价值分析 ,我们对传统否定式批判有余而继承不足 ,导致我们的现代教育理论只是西方的翻版。我们只有以事实分析为基础对自己的传统重新进行梳理 ,才能以理性的态度将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教育传统与传统教育区别开来 ,进而用现代观念客观理解与我们共时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 ,并将之继承、转化与创新。这是从观念到理论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2.
大吴文化是一种广义的地域文化 ,即从古到今 ,吴地人民所创造的一切文化的总汇。吴地地域的界定 ,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吴地地域的界定应以历史政区和吴语分布区为依据。从大吴文化视角出发 ,可将吴文化视为一种丰富的知识性的资源 ,人们可纵横结合 ,从人类社会的多个层面予以研究、开发和利用。在长期的发展中 ,吴文化形成了先吴文化、吴国文化、吴地文化三个时期。吴文化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其中主要有依托水 ;融合古今 ,汇通中西 ;后来居上 ,敢为天下先等  相似文献   
33.
论赛博空间中的学习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和网络迅速普及为人类创造出一个新型的虚拟生存空间——赛博空间。其独特性质和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引发了一场新的学习革命 ,导致了学习时空、学习基石、学习形态的重大变革。这必将产生新的学习理念 :开放学习 ,个性化学习 ,终身学习 ,虚拟学习 ,学会学习 ,学会创造。新世纪的学习者应积极迎接这场新的学习革命 ,努力培养自己的“电子学习”的能力 :学好计算机和网络的有关知识 ,提高信息实践能力 ,重视英语学习 ,提高信息免疫力。  相似文献   
34.
宋代理学到南宋孝宗、宁宗时期达到极盛 ,但无论从理学道统承传方面还是从社会政治条件方面看 ,孝宗之前的高宗朝实为理学发展的关键时期。理学由北宋时的民间之学发展到南宋时占主导地位的学派 ,活跃于高宗朝的程门弟子对二程学说的极力推展是一重要因素。同时 ,面对激烈的民族矛盾 ,高宗集团选择了主和派的妥协主张 ,并有意识地寻找与这一政策相适应的学术思想作为其理论根据 ,程系理学正是在这一现实政治需要中得到高宗集团的接纳、支持而逐渐繁荣兴盛起来。到孝宗朝 ,朱熹使理学形成庞大的思想体系 ,标志着中国古典哲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35.
民族文化除了它的民族性以外,还有它的时代性。运用现代的美学观念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国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36.
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式学习相对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本文认为,由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所决定,学生更适合于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为此本文就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基本内涵、自身特点、目标定位、实现条件、操作程序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7.
谭献是晚清一位词学大家 ,在继承常州派张惠言、周济词学理论的基础上 ,根据自己创作和整理词集的经验和心得 ,提出了新的词学观点 ,进一步完善了常州派词论 ,对中国词学理论有杰出的贡献。谭献的词论主要有 :一、继承常州词派的观点 ,继续推尊词体。二、在词的创作方面 ,提倡比兴柔厚。三、在词的鉴赏批评上 ,提出“作者之用心未必然 ,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的著名观点。  相似文献   
38.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被恶意运用,使当代的恐怖主义活动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和令人恐慌.掌握和使用高科技的超级恐怖主义组织的确存在,但对于一般恐怖分子而言,高科技的运用还不大现实.多数情况下,都是传统通用科技引导着普通的恐怖主义活动.恐怖活动与传统通用科技相伴发展的历史事实,表明传统通用科技对恐怖主义与反击恐怖主义双重力量扩张所起的作用,具体体现在武器技术、交通运输和通信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科学技术既是恐怖主义盛行的因素,也是恐怖主义的克星,运用高科技手段反击恐怖主义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9.
翻译:意识形态的建构、解构、重建与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信息转换的文化活动,而且是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意识形态以不同的语言形式隐藏在语篇之中,以各种隐蔽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作者写作、译者翻译以及读者解读文本。本文拟以批评语言学为主要方法论,强调翻译中语言分析和社会分析相结合的重要性,同时主张翻译研究应以语篇为单位,特别注意考察作者、译者、读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三元关系及其在意识形态的建构、解构、重建和解读过程中的作用,以便弄清翻译的本质并有效地解释那些"不忠"的现象。  相似文献   
40.
"求真"与"求美"是闻一多古典诗学批评的两个重要尺度,"求真"是继承了中国传统诗学的要素,而"求美"则是吸收了西方唯美主义的因子。闻一多从中国诗歌产生的源头论证了"诗缘情"一说的合理性,认为诗歌的本质在于抒诗人之真性情。但他又不囿于旧说,而是借鉴了西方唯美主义的学说,十分重视诗歌的形式美。另外,在诗学批评的方法上,他不仅运用了传统的训诂考据的方法,还引进了西方当时流行的文化学批评的方法。他力图通过还原古代诗歌产生的特定的社会环境,从产生文学艺术的生活场景来对文学艺术进行文学本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