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00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5 毫秒
81.
题画诗的作者往往从多种角度营构艺术形象,以丰富画面的审美蕴涵。题画诗由艺术的审美活动进一步深入到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与对艺术真昧的追求,字里行间时时闪烁着艺术与哲理的智慧之光。诗画各以自身为审美主体,又各以对方为审美客体,主体观照客体,同时又通过客体观照自身。  相似文献   
82.
实践论的新思辨是王元骧新马文艺学的组成部分之二,也是王元骧文学原理的哲学思考之二.该文由实践论新解读、知行关系异同性与知行说中西比较等三部分结构而成.在实践论新解读中,又分别对实践论的历史品格、实践论的学理品格与实践论的艺术品格进行学术阐释,从而澄明王元骧的新思辨具有哲学高度.在阐释了知行关系异同性这一总体原理以后,接着对知行说作了中西比照与超越的如下阐释知行说学理的中西雷同、知行说学理的中西异态以及王元骧关于知行说学理的当代超越.王元骧从实践论平台攀登本体论平台.这是属于王元骧文学原理的哲学思考之三的另一课题.  相似文献   
83.
在后世诗论中被誉为天才之作的李白五绝作品,实际上大部分在表现句式和艺术构思两方面都明显存在借鉴前人的痕迹。只是李白善于综合前人的妙处,并融入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使得诗歌意境的呈现更为自然,并在短小的篇幅中创造出独特的豪放风格。应该说,李白五绝创作的"天才"指的是一种在借鉴中超越的能力,他的五绝创作代表了南北朝以后文人五绝创作的又一个高峰,丰富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表现艺术,为后人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84.
夏目漱石的《梦十夜》以梦幻的形式揭示了潜在人类灵魂深处的"原罪"意识、对生的困惑与不安、以及在绝望中的抗争,其中"第九夜"特别凸显这一主题。以"第九夜"为中心,通过分析母子对话,揭示一个母亲的"心像世界"。在"第九夜"中,我们从一种看似"徒劳"的反抗中感悟到:现实虽然是一个非理性的、令人绝望的社会,但同时也是一个蕴含希望的混沌世界,如果能从"徒劳"行为中发现蕴含的人生意义,就能够使隐遁在黑暗中的希望之光发生戏剧化的逆转,显现出"徒劳"转为"幸福"的端倪。  相似文献   
85.
苏轼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从其文道观来看,"辞达"的文艺观完全跳出了传统的文道关系论,既肯定了文艺的实践性价值,也强调了文艺自身独立的价值;其次从其自然观来看,苏轼具有形而上本体意义的自然观,破除了性情抒发与艺术技艺之间的对立,强调了人的情感的重要性;再次,苏轼"超然物外"的审美境界观,熔铸成古代士大夫文化人格的典范。  相似文献   
86.
纵观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历程,由女性小说的先锋性特质所带来的变化与革新是文学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动力。三十多年间,女性小说的先锋性经历了从初现到凸显,再到张扬,直至消解的历史嬗变过程,在对传统美学秩序的叛逆与超越中,建构起女性独立的话语空间和文体模式,实现了自觉自信的女性文化;女性小说批评中"遮蔽"与"敞开"的碰撞,显示出创作与批评之间的不平衡发展,为女性小说研究提出新的课题;创作主体自身先锋与传统的矛盾统一,又预示着女作家的反抗之舞同时也是镣铐之舞。  相似文献   
87.
思维的本性是辩证的,当然人类自觉到这种辩证本性要有一个历史过程。休谟的怀疑论对促成人们的自觉起了重大作用,黑格尔在发扬康德关于主体能动性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自觉的辩证法理论,不过他混淆了两种不同性质的“有”,片面夸大了理性范畴的作用。但对其唯物主义的改造,长期没有实现。马克思试图把它建立在人类生产实践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8.
当今,旅游散文进入到一个繁盛时期,其创作、审美及销售都与著名的心理学理论--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说"有着对应的关系,形成基本需要、成长需要、超越性需要三大类型.这三种层次类型,在具体作品的创作动因和阅读审美中,既表现出鲜明的特点,又存在着综合性、动态性及复杂性.  相似文献   
89.
生命的超越——从“复归于婴儿”到“死而不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因有限而具有悲剧色彩。突破生命的有限性,实现生命的超越,便是生命之"梦"。在老子看来,生命超越之路就是"复归于婴儿"。"婴儿"是生命的初始形态,也是生命永恒的象征。由于"复归于婴儿"的方法"常德不离"、"专气致柔"在经验世界和理论层面均面临无法克服的困难,老子只得从"复归于婴儿"转向"死而不亡者寿",由从"生"的角度追求生命的超越,转向从"死"的角度寻求生命的超越,从而使生命超越本身蕴涵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90.
《神曲》宗教超越主题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曲》记叙的是但丁的一次梦游。其梦游过程充满神秘奇异色彩,但这绝不是非理性的意识流动,而是有意识地在宗教世界里从地狱到炼狱、再向灿烂星空中天堂的超越过程。通过“身之超越”,即从罪恶的人到悔过的人再到光明的人的“复活”,从而实现人的自由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