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4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惯用语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和重视。对惯用语隐喻意义的识别进行实证研究是一个新的尝试。惯用语意义的识别情况,进一步从实践上证实了惯用语的语义具有非任意性、可预测性的特点,惯用语可以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来运用。在日常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对惯用语的意义进行深层次的认知分析,使其通过对惯用语的学习,达到提高文化自觉意识、促进外语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22.
英语颜色词习语特征、趣味性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纪 《云梦学刊》2005,26(5):127-129
习语是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语言的载体,语言学习不能独立于习语学习之外,英语是一门快速发展的语言,在其不断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习语,特别是大量的英语颜色词习语,是英语中值得注意的一种文化现象。从颜色词习语的结构及其句法功能,修辞特征及其表达的心理特征等四个方面对英语中的色彩词习语进行研究,可了解其常见的四种结构及功能、所具有的修辞特征和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23.
通过考察语言材料及前人对俗成语、类成语的研究,探讨了俗成语、类成语的划界问题。认为俗成语是介于成语与俗语之间的较为习用的熟语,类成语是介于成语与自由短语之间的具有半熟语性质的短语。详细分析了俗成语的形式、意义、语用三个方面的特点,辨析了俗成语与相关词语的区别。  相似文献   
24.
汉语成语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语作为汉语词汇家族中固定短语的重要类别,具有结构凝固稳定、意义整体自足等特点。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学者们开始从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对汉语成语进行多角度的研究。本文综合相关文献,将汉语成语研究分为起步期、发展期和深化期三个阶段,总结归纳各个时期汉语成语研究的内容和特点,梳理其研究发展的整体脉络,以期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5.
语言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英汉数字习语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承载着英汉两个民族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独特的思维方式。英汉数字习语与各自文化相连,存在于宗教信仰、美学观念、神话、社会风俗和地理环境等各个社会领域,深刻折射出了英汉民族文化的传统和特色。  相似文献   
26.
源于宗教文化的习语,大都具有鲜明的形象,往往带有浓厚的宗教文化渊源,常引起丰富的联想。翻译时除了应当忠实地表达原文习语的意义外,还应尽可能保持形象比喻、丰富联想及文化特色。异化和归化的争论由来已久。通过回顾我国译界就这两种翻译方法争论的历史,研究源于宗教文化习语的翻译方法,总结出好的翻译应是二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7.
要准确地翻译习语,就要深入了解原语和目的语的文化背景。正确把握英汉文化的差异,对于提高翻译质量大为有益。本文试探讨中英不同文化中诸多因素对于习语翻译的影响,并提出如何采用灵活的翻译方式处理文化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论异体成语的类型和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体成语是对通用成语而言的。在成语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异体成语,经过历史的选择,确立了通用成语。由于多种选择的需要,便产生了多种形式的异体成语。  相似文献   
29.
英语习语是英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本文从句式、语音、语义等方面,探讨英语习语在形、音、义上的修辞特色,以便更好的理解和应用英语习语,促进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30.
英习语作为一种广为流传且具有特定含义的固定短语和短句,其翻译不仅是不同语言的转换,更是不同文化的融合.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信息在翻译过程中的丢落是不可避免的,英习语中原有的修辞美和文化内蕴美在译语中不可能原韵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