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6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56篇
管理学   12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4篇
人口学   31篇
丛书文集   627篇
理论方法论   292篇
综合类   3046篇
社会学   289篇
统计学   27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340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网络文艺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艺术样态,具有很强的虚拟性,同时又是与现实世界互为对照、互为表述的镜像世界,仍然具有一种真实的力量。但在真实的艺术表达中,网络文艺创作者过度追求“陌生化”与“异质感”,沉迷于“幻象”与“超真实”的审美体验,符号能指与意义所指不断变化、纠缠与冲撞,导致网络文艺世界逐渐成为一种超级数字场景下符号丛生的伪现实景观,在真实与虚拟的博弈下,现实沦为“表演”,主体也在现实“表演”中走向“他者”。本文以符号学为视角,分析这种文化现象的内在机理并阐释其形式创新与意义生产,从网络文艺的虚拟性“真实”和表演性“真实”着手,论述了网络文艺是一种“虚实”统一的且以能指优势为主导的符号世界。  相似文献   
82.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ree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the treatment of couples, all based on different versions of object relations theories. Object relations as a term has various meanings embodying different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It is used differentially to highlight certain aspects of clinical phenomena, to connote certain developmental paradigms, and to signal the importance of real, interactional aspects of human behavior. The three therapeutic approaches to work with couples illustrate some of the ways that the greater conceptual complexity of object relations theories affects how love is explained, couple conflicts defined, and what makes for change in couples treatment. Understanding the basic assumptions of a given theory will enable us to increase our informed consent to the use of theory in our practices.  相似文献   
83.
The freeing of financial markets has brought with it increasing sophistication in regulatory regimes. Over time, a succession of frauds and financial scandals has emphasised some limitations of these complex regulatory schemes. This paper seeks to address the reasons for the events that have caused concern, and suggests that they are to be found principally in three categories: (1) the underlying values that drive financial services; (2) the assumptions and values of regulatory regimes, and (3) the increased opportunities to break or evade the rules. Some possible ways forward are sketched.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84.
挖掘改革开放的世界社会主义意蕴,对于提升改革开放的自觉、自信与把握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不仅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且为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实践推进与制度文明提供了经验借鉴。首先,改革开放是对人类解放的当代诠释,凝聚了世界社会主义的价值共识与实践旨归;其次,改革开放开创了“命运共同体的社会主义”新形态,为世界社会主义迈向“真正的共同体”铺就了可行进路;再次,改革开放彰扬了马克思主义的正义逻辑,为全球正义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构建奠定了基础;最后,改革开放是对人类文明的新拓展,有效地释放了世界社会主义的新文明属性,引领着世界社会主义文明的时代趋向。  相似文献   
85.
微信日益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在大学生价值观亟待形成和定型的当下,微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微信可以促进价值观培育途径的开拓、赋予价值观培育生活化内容、增强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等.同时,运用微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也存在现实困境:微信削弱了培育者的话语权、弱化了大学生对培育内容的认同、难以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化等.通过对其重要性和现实困境的分析,文章提出全力打造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全面整治微信运营环境,着力加强大学生微信运用能力等策略,旨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相似文献   
8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承载着祖国的希 望、民族的未来,寄希望每一个青年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的高低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表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作为新的切入点,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进行研究,提出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社会责任 感的培育。努力深化社会责任感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坚持主流意识形态,抢占高校思想阵地,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 质,创建和谐的社会氛围,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87.
高分辨定位技术在近几年得到人们的广泛注意,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相当活跃。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多目标阵列接收信号协方差矩阵的去噪方法,并对结果进行了计算机模拟。  相似文献   
88.
处于后工业化经济时代的当代世界,技能人才对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确保“质优量足”的技能人才成为制造业强国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这加速造成了全球技能人才的激烈争夺,进而引发世界范围内大面积的“技能荒”现象.由此,文章在中国建设“世界制造业强国”的背景下,基于对制造业中心国家——英国、美国和日本制造业技能人才短缺现状和成因探讨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三国政府和企业采取的措施以及效果,以期为中国有效应对技能人才短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中国特色"双一流"大学建设有必要从学理上深入分析扎根中国大地办学的逻辑根据,从而找到有效的建设路径。为此,笔者对国外大学崛起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规律进行了考察,认为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双一流"大学的深层基因,回应国家战略是建设中国特色"双一流"大学的内在需求,融入民族复兴"中国梦"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神圣使命,构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是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强力支撑。因此,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中国特色"双一流"大学的路径选择应当是:把"立德树人"作为大学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把传承创新民族文化作为大学改革发展的精神内核,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为大学改革发展的根本追求,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大学改革发展的自觉目标,把一流学科和一流师资建设作为大学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90.
Little is understood about the scop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use in practice for agency-based social work professionals, and still less is known about how such practitioners acquire and avail themselves of opportunities to learn about ICT tools. This study asked a sample of social work field supervisors (n?=?371) to describe their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ICT use, to rank the technological sophistication of their agency, to describe the barriers and facilitators to ICT use in their organizations and to operationalize environmental opportunities for acquiring new skills and knowledge. The authors examine factors that may influence technology use: asking i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is related to uptake in the professional context, and if self-reported individual resistance to innovation and change can explain voluntary adoption of ICT tools. The results offer a portrait of how agency-based social workers are using technology in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life, describe how these supervisors learn about developing technologies for practice, and highlight the gaps i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s among agencies, pointing to directions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