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2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45篇
民族学   116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00篇
丛书文集   203篇
理论方法论   422篇
综合类   1061篇
社会学   929篇
统计学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508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文化诱因在于廉洁文化的缺失。新时期我们所倡导的廉洁文化,主要包括精神层面、制度层面、物质层面等三个层面,廉洁的社会文化、政治文化、职业文化、组织文化等具体四个方面的内涵。不能把廉洁文化简单的等同于廉政文化,要认识到廉洁文化教育主体是青少年而不是政府领导干部,要加强对青少年廉洁文化教育必要性的研究。青少年廉洁文化教育的应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将青少年廉洁文化教育引向深入,构建青少年廉洁文化教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2.
运用青年成长的一般与特殊规律指导大学生管理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导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提是先认识青年成长的一般规律:青年与社会的基本矛盾、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成长经历的欲望,“主奴”、“看破红尘”、苦恼、实在阶段;浪费青春,受社会惩处等程度不一的成长代价付出的可能。在此基础上把握大学生群体的特殊表现、即特殊规律:几种特殊矛盾在现实与未来发展、基本素质与专业、独立与依赖、理论与实践之间表现突出;须经历适应大学生活、按理想目标发展自我,从学生生活向职业生活过渡的特殊阶段;围绕学习焦点的特殊性代价付出的可能。规律运用的关键在于;以人为本,加强沟通理解;强化成长意识、目标教育;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重视成长代价教育、管理制度到位。  相似文献   
23.
预设推理是一种以读者经验争认知结构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对语篇语义的理解,既需要读者解读语言因素又需要读者的非语言因素的参与,即与语篇相关的预设推理.语篇情景组合就是作者利用先前存入的知识以及认知能力并与文本中的符号产生联系,以互明的认知情境为栽体,在话语之间建构最佳关联,以取得最大语境效果,创设情景的心理认知过程.文章拟从读者在解读语篇时所采用的预设推理方法以及作者在建构语篇时所采用的语篇情景组合模式两方面来探讨含义推导的心理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24.
阐释了国有控股公司治理出现的新变化以及给企业党组织带来的新情况,重点分析了国有控股公司党组织参与决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同时指出公司党组织参与决策的不适应之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25.
当前,金融领域呈现出了证券公司和银行业务相互合作、渗透之势。从传统的融资合作,到银证转账、银证通等业务的广泛开展,直至成立金融控股集团,集团内部混业初露端倪,银证合作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二者的合作形式多样,但还限于一般层次上的合作,并受到了监管、政策限制等障碍。从长远发展看,券商应全面加强与银行的资金、业务合作范围;积极探索股权与组织合作的最佳模式;以业务创新为突破口,开发如现金管理账户、资产证券化、投资银行业务联动、客户资源共享等新模式,从而在大金融战略中实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6.
城市青年消费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成熟,城市青年一代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心理都出现急剧变化,文化呈现攀比性、自我性、显示性、不稳定性等特点。这将导致一系列负面影响的产生,因此,青年消费文化迫切需要重新塑形,营造健康、积极、和谐的青年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27.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初级群体及其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会群体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单位,社会群体生活是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因此,群体就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学如此,民族社会学更如此。处于转型期的西北民族乡村社会,社会群体特别是初级群体依然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其进行功能分析有助于深化对它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28.
Are children as young as 2 years old able to interact in groups of three? The study applied the family triad model first introduced by Parke, Power, and Gottman (1979 ) to the case of peer interaction. In Experiment 1 , the model was refined for use in studies of peer interaction and applied to an existing dataset of 16 triads of newly acquainted 24‐month‐olds. In Experiment 2 , the triadic coding system was further refined and applied to 12 single‐sex triads of newly acquainted 2‐year‐olds. The findings demonstrated that 2‐year‐olds are capable of triadic interaction although the predominant interaction pattern in triads is still dyadic. Contrary to past reports, triadic interaction was more likely to occur when the children were not in conflict. Both girls and boys were capable of triadic 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2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青年工作思想、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青年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回应新时代青年工作不断发展创新的现实需要而提出的。这一思想强调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本领学识培养、成长成才服务和青年组织深化改革,实现了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思想的与时俱进,进一步推动了我国青年组织的优化升级,为广大青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正确指引。  相似文献   
30.
Wellbeing has become a keyword in youth and social policy, a construct deployed as a measure of a good life. Often associated with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wellbeing encompasses numerous indicators, from subjective experiences of happiness and satisfaction to markers of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basic human needs of security. This article examines wellbeing as an organizing concept in discourses on young people and argues for defamiliarizing its truth claims and cultural authority by investigating what wellbeing does. We begin by examining the rise of wellbeing, drawing attention to its conceptual muddiness and ambiguity. Framed by the Foucauldian notion of problematization, the analysis proceeds along two routes: first, through an historical consideration of wellbeing as a relational concept with antecedents, focusing on ‘self-esteem’; and second, through a reading of wellbeing in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olicy. Informed by Somers' historical sociology of concept formation and Bacchi's critical policy analysis, we illuminate the mixed dimensions of wellbeing's reach, placing it within longer traditions of youth studies and psy-knowledges and showing its transformative promise as well as its individualizing effects. In doing so, we elaborate a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that can be adapted to examine other keywords in youth studies and social policy discour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