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8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117篇
劳动科学   46篇
民族学   573篇
人才学   62篇
人口学   25篇
丛书文集   413篇
理论方法论   134篇
综合类   1694篇
社会学   248篇
统计学   6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306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268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宪法宣誓制度的“实”与“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宣誓制度之"实"在于"宪法",是宪法实施的一种重要方式;宪法宣誓制度之"名"在于"仪式",是认真对待宪法的一种公开表达。中国宪法宣誓制度有着充分的宪法依据,域外宪法宣誓制度与已有的地方宣誓实践为中国宪法宣誓制度的规范构建提供了充足的智识资源。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123-130
由于社会的变迁,民国时期的丧葬礼俗变革不只是表现形式的变化,更主要的是动摇了丧葬礼俗的伦理精神,由原来维护"亲亲、尊尊"的等级制度过渡到体现民主科学精神,它是一种制度革命,还是一种身体革命,是四千年来的一次巨变。它既是民主科学文化理念的体现,也是民主共和政治观念的巩固。从此,丧葬开始由身份性转向经济性,由礼制走向民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业是对现代性的"好恶交织"。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与文化产业之间进行"逃离—回归"的往返循环,相应地产生"世俗—神圣—世俗"的转换体验。该过程可表示为文化产业的"神圣游程"体验模式,由分离、阈限、聚合三个阶段构成。该模式与旅游"神圣游程"体验模式在异质性体验和人际互动方面存在明显区别,但本质上同为"体验差异"的现代性生存哲学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17.
18.
刘琳  郎维伟 《民族学刊》2020,11(3):98-107, 143-144
历史上川滇黔交界区域苗、彝、回、汉等民族之间不通婚的情况在方志中有所记载,现当代的一些调查资料也反映出这一事实。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族际交往日益频繁,当地各民族之间逐渐开始通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族际通婚现象日益普遍,数量比例呈增长趋势,通婚半径也不断扩大。当地苗族、彝族、回族的族际通婚对象以汉族为主,且存在着民族、地区、性别等差异。从“族内婚”到大规模的“族际婚”,民族政策、外部环境、文化趋同等客观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民族心理这一主观因素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