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美国比较宗教学家南乐山(Robert. C. Neville)采用主题分析法,以基督教过程神学的核心范畴"创造"、"过程"与大乘佛学的"空无""因果"进行比照诠释,在佛耶比较的视域中论述了佛教中道、真俗、体用等范畴,凸显了佛教信仰、实践的特殊之处,揭示了佛教的价值和基础所在,彰显了佛耶两大宗教深入交流对话之可能,为佛学的全球化提供了有益参照。  相似文献   
12.
吴玉军 《浙江社会科学》2012,(1):103-109,158
在现代社会,随着事实和价值、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社会道德与个人道德的分离,人们对善的理解和把握成为了私人之事,外在的力量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价值个体主义使价值怀疑论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常态,外在的一切权威都需要经过个体理性法庭的批判才能取得合法地位.由此,“圣人”、“经典”、“宏大叙事”竞相成为被解构的对象,告别权威和崇高成为价值领域中的响亮口号.如何在个体理性反思能力和外在权威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是当代价值共识问题面临的突出困境.  相似文献   
13.
章伟文 《船山学刊》2015,(5):96-103
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中,关于个体之人如何实现自身价值、保持自己身心健康,论述尤其丰富。关于个体之人如何安身立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中国传统哲学坚持"天人合一"的立场与"内在超越"的价值实现路径,这也是中国传统价值哲学最基本的特征。中国传统价值哲学中,儒、道是由本土文化中诞生出来的两种不同理论形态,这两种文化形态构成了中国传统价值哲学的重要支柱,儒、道对于个体价值的实现,有着不同的理解,其个体修养的实践与功夫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伦理学是否需要道德形而上学和道德哲学为其奠基,源于伦理学自身的需求,更由于道德哲学的特殊地位。伦理学需要一个前哲学致思,即前提批判,其旨趣在于对德性与规范之何以可能、如何可能以及怎样可能做形上沉思,借以给出德性与规范之必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的根据与条件的证明。道德形而上学作为一种致思方式,其富有成果的概念就是道德哲学,前者是思的过程,后者是思的成果,由原则、观点、承诺和方法构成。这些原则和观点为伦理学得以成立提供了前提批判和根据证明。  相似文献   
15.
约翰·塞尔以一种独特的自然主义——生物自然主义的视角关注意向性,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意向性理论体系。塞尔坚决反对主流的自然主义,由意向性的逻辑结构入手,以内在的意向性为研究范式,将网络和背景作为意向性的基础,力图将意向性解释为在进化中形成的特定类型的生物能力。作为在主流自然主义理论之外的有益探索,塞尔的意向性理论体系为意向性自然化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进路。但是其自身还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应该不断地吸收科学发展的最新方法、最新成果,进一步完善论证方式与具体的细节,将这种生物自然主义的意向性理论不断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生的沉思     
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与其他自然物的不同仅仅是形态上的差异,就此而言我们可以说,人生是无意义的,因为正如其他自然物一样,我们不知道何以生、何以死。当我们问人生意义的时候,同样可以问:一块石头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所谓人生的意义,仅仅表现在社会内部,这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物质创造、人自身的创造和精神创造。进行这些创造的主体只能是自我,一切活动最终都需要落实到一个个活生生的"我"上,没有"我",就没有历史。人生的价值就体现在各种创造活动之中;在所有创造活动中,唯有精神创造才是最有价值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其社会价值的实现成正比。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我的社会价值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相似文献   
17.
在资本向社会各个层面广泛渗透的今天,现代国家不应该像古典自由主义理论所主张的那样将自身严格限定在"守夜人"的位置上,相反,现代国家应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中发挥积极作用:捍卫主流价值观念,引导社会向善发展;建构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使人们过一种富有尊严的生活,帮助个体切实实现实质正义而非形式正义.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目的论宇宙观将世界看作是一个充满灵性、有机联系的宇宙秩序.处在稳固宇宙链条中的自我,其意义感体现在对这一秩序的沉思和对角色的践履上.现代自我摆脱了凌驾于自己身上的一切外在束缚,成为了自我规定、自我存在和自我发展的存在者.自我不再从外在框架中寻求意义的根据,相反,个人自身成为人生意义和价值的立法者和唯一标准.丧失外在框架约束的现代自我,在拥抱世俗生活、享受自由的同时,也丧失了价值理性的规约,最终沦为感性欲望的奴隶.  相似文献   
19.
20.
价值问题在根本上是人的存在方式及其历史命运和使命问题.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现象入手,深入而系统地研究了表现在商品生产和交换中的价值形式,揭示了人的命运与资本的矛盾运动的关系,给出了人的价值的历史性发展的逻辑.人类的经济活动及其价值形式在人的价值形态中处于基础地位,但也受到人类其他活动形式、价值维度和形态的影响与制约,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是当代价值哲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