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韩愈在汉代经学向宋明理学转型的背景下从形而上的角度探讨儒道,具有探求本体的意义。通过与刘勰、朱熹等人文道观的比较可以看出,韩愈修其辞以明其道的论述中,道与文依附于君子这个实体真正形成了本末、体用关系,道是君子对人生、社会的理想和精神追求,文则是对这种追求的表达,形成了真正的文学本体论。这样的文学本体观念不仅使韩愈等人散文创作获得成功,也在后世乃至当代得到延续,为我们认识和继承古代散文的传统、更好地把握散文发展的古今演变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古代散文批评范式的演变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古代散文研究相对薄弱。通过对这一时期古代散文批评范式演变的总结 ,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批评标准和方法模糊不清 ,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3.
对近五十年来古代散文研究中研究范围、散文史的发展规律、散文流派、晚明小品与现代散文关系、散文的分类等问题进行回顾与总结,其观念、方法的更新使散文研究有了较大的突破,但散文概念不清、研究范围不一致、古代散文文论的研究没有跟上时代的要求,散文研究没有能建立起自己特有的批评话语等问题,是古代散文研究没有形成应有的论争和繁荣局面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明代“本色”论众说纷纭,且不能完全抓住实质,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充分考虑到戏曲的舞台、观众、戏剧结构等问题,且多是就事论事,仅在曲辞风格的雅与俗等层面探讨曲辞的本色。李渔所提出.“机趣”的“无断续痕”、“无道学气”,能把曲辞放在戏剧的大环境中,从戏曲的叙事性和舞台性等方面突出了戏曲曲辞的本体特征。这是对明代以来“本色”论的开拓与总结。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新文体散文的创作和观念在近代散文的发展转型中是具有代表性的。其转型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设定了与古代散文截然不同的读者群体,从而改变了在古代散文创作中具有强烈参照作用的读者期待视野,由此触发了散文文学活动的整体变革;第二,创作主体的自主性和独立品格的确立;第三,清晰地体现出了从各体文章的写作向现代文学散文创作的渐变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