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2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27篇
管理学   19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63篇
人才学   29篇
丛书文集   930篇
理论方法论   146篇
综合类   2993篇
社会学   12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85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Stopping by Winds on a Snowy Evening,以其清新的笔调、丰富的意象内涵和耐人寻味的哲学意蕴在美国国内家喻户晓,深受人们的赞誉。本文拟从它的韵律、意象、主题出发,试图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所有社会形态中最适合诗歌的是农业社会。当代信息社会时间和空间被精算和无限压缩,短制速成的快餐文学成为优选,诗歌变为在信息高速路两岸慢跑的风景。在这样的社会形态制约下,当代诗歌语言形成了自我式语言主导、情感性减弱、常用意象偏离和生活化与陌生化矛盾等几个特征趋向。  相似文献   
13.
桓温取道三峡、进击成汉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对于中国文学来说,有着非常显著的原型意义。桓温识八阵于鱼复并赋《八阵图》诗,开启了"八阵图"这一具有特殊文化蕴含的原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世代书写;《世说新语》中,有关桓温三峡中黜免部属及见绝壁而叹的故事,则分别引发了中国文学传统中关于"哀猿"、"峡险"两个文化原型的书写热潮。  相似文献   
14.
使用归纳法、演绎法、对比分析法、图像法等对趋向动词“过来”、“过去”单独做谓语的情况展开认知分析。通过对“过来”、“过去”的语义分析与意象图式建构最终得出以下结论:“过来”、“过去”的语义并非完全对称,“过来”包括空间位移语义、时间位移语义和状态位移语义,而“过去”包括空间位移语义一、空间位移语义二、时间位移语义、状态位移语义和事件位移语义。  相似文献   
15.
橄榄出现在诗文中亦有千余年的历史,大规模出现在诗歌中是在宋代。宋代文人将其赋予了独特的现实用途,橄榄超越了食用价值成为馈赠礼物的重要选择,特殊口味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文人青睐的关键。橄榄在宋代诗歌中,文化内涵丰富,成为一种代表南方、诠释人生、抒发忠心的独特诗歌意象,成为植物意象家族的独特一员,赢得了古代文人的喜爱和赞誉。  相似文献   
16.
《凤凰涅槃》作为收入诗集《女神》的一首白话新诗,它鲜明地表现了五四时代的不乏困惑的理想主义、革新精神和自我精神,同时也极好的融合中国古典的传统和西洋现代主义精神。郭沫若对该诗持续的修改表明了时代思潮的更替、诗人思想情感的变幻,以及诗歌形式的完善。“凤凰涅槃”是郭沫若创造的一个跨文化(诗意)新词。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创作受到中国古老哲学思想的影响,言与意、情与境的营设展现中国人对诗歌美的追求,其中古今诗歌之中出现一种以物观物的思考造就的凝神的静美,这个审美感受超越语言的层面,直达诗歌的言外之意、言内之境.  相似文献   
18.
19.
原型范畴化与概念隐喻同为人类认知与思维的工具。范畴化作为ICM(理想化的认知模式)下的副产品,需依赖于四种认知模式:命题模式、意象图式模式、隐喻模式、转喻模式;而构建概念隐喻也须以原型范畴化为前提。从原型范畴理论的角度探讨跨域映射的构成要素,发现意象图式、转喻、范畴边缘模糊性等要素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单一及多重的隐喻映射构建以及范畴化的思维过程。然而,跨域映射守恒原则的运作机制与概念隐喻理论相悖。  相似文献   
20.
南宋词人辛稼轩一生渴望实现抗金救国的理想抱负,可壮志难酬,时不我与,英雄的无尽哀愁叹息尽入其词中.但稼轩词并未终止于低迷徘徊的气韵与无奈消颓的沉吟,他面对无常的命运与有限的时光,最终选择坚守初心,白首相抗,在这挣扎起伏间为我们展现了深沉动人的坚守情怀和欲飞还敛的跌宕之姿.本文尝试从辛稼轩的几阕词中所共有的“白发”意象来分析词人在时光的压力下郁结交织的清愁,展现的对抗与超越的生命态度以及背后更深层次的人性动因和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