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58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论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诗歌美学中的重大命题——意象,刘勰提出:“窥意象而运斤”,以完整概念使诗歌表现领域从直接抒情扩大到间接抒情,表现方法走向形象化;庞德、沃伦等提出“一种在瞬间呈现的理智与感情的复杂经验”的意象界定标准,而运用意象的手法则可以是隐喻、象征或其他。中西诗歌理论对意象的阐释不同,但又互补、相通,认真对比研究,于诗美创造颇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韩、柳为代表的"古文运动"和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是研究中唐文学的热点和不可能回避的内容,而发生在同时的"古文运动"和"新乐府运动"在精神实质上有无内在关系,这种内在关系是什么,各自以什么样的面目(文学理论、文学作品)来表现的?时代的政治革新要求与思想意识形态的振兴必然要反映到文学创作中来,中唐时期无论是对革新的希望、疾呼,还是革新失败后的苦闷、寻求;无论是哲学思想上的反思、复兴,还是文学思想上的追求,都充满了革新的要求和革新失败后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中晚唐文学都染上政治革新、儒学复兴、参与现实与文学创新的鲜明色彩."古文运动"、"新乐府运动"的出现,以险怪为特征的韩、孟诗派和以浅俗为标志的元、白诗派的崛起,刘、柳诗歌的深沉与孤峭,郊、岛之音的深入人心,司空图对王、孟、韦、柳的追踪,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的别开生面,晚唐皮日休、陆龟蒙、罗隐、聂夷中等人对时事的冷嘲热讽,只要认真清理其思想和文学渊源,都不难在中唐政治革新及其社会影响中找到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古代知识分子以拯救天下为已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表现,具体讲,就是以文学干预现实的"致用务实"精神.  相似文献   
13.
从汉代的人头税到魏晋以后的户调制 ,是中国古代赋税征收体制上的重大变化。以往的研究多从制度史的角度或从战争频仍等一时的历史事件来解释户调制的产生 ,但更深层的原因还不止于此。本文以汉魏时期由古代社会往中世纪社会嬗变这一重大的社会变革为背景 ,从“乡村共同体”原理出发 ,认为按“九品相通”原则征收的户调正是魏晋以后中国社会出现封建化倾向和“地方的时代”特征的体现。“九品相通”原则及户调制与中国中世纪的发展、变化历程一致。  相似文献   
14.
方东美认为怀特海与华严宗思想最相似,认为二者可以从本体论、概念、思想范畴、理论系统上进行比较。方东美将华严哲学与怀特海哲学进行比较的意图是说明怀特海哲学与华严哲学在许多地方相似、相通。怀特海哲学与华严哲学相通说明有机哲学可以医治西方"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弊病,中西方文化是可以相互沟通和融合的。  相似文献   
15.
16.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背景下,中外语言文化交流互动日益频繁,凸显了翻译的重要性.文章基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构想,从语言文化角度,分析了对外宣传的新形势、新要求,并结合目前我国外宣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尝试从如下角度提出优化外宣翻译的策略:一是注重地域文化研究,提升外宣翻译内容质量;二是成立专业研究机构,培养外宣翻译人才;三是借助网络科技元素,搭建语言转换平台;四是提高企业外宣能力,发挥中国元素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7.
进退格是晚唐郑谷等人为近体诗制定的一种用韵格式。其用韵规则是选择不可通押的邻韵部的字押韵。不能将“东”“冬”、“寒”“删”等视作相通的韵部。正因为用相邻而不相通的韵部的字押韵,才构成了杂体律诗中的进退格。进退格不能用于绝句。该格的产生有先期基础。李贺是最早的作者。  相似文献   
18.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中之重,当前中国主要采用人文交流的方式推动民心相通。本文从对外援助的视角研究如何利用对外援助促进民心相通。通过分析"一带一路"下中国对外援助在援助政策、援助项目、合作模式、援助地区、援助方式等方面的变化,研究中国通过对外援助促进民心相通的优势及障碍,总结中国在援助前提、援助时机、经验价值、受援压力等方面具有利条件,以及在援助地区、援助期限、援助对象、援助方式等方面的不利因素,最后提出中国援助应处理好三个矛盾,即大量援助需求与中国发展中国家现实的矛盾、援助给"鱼"与给"渔"的矛盾、援助给"政府"与给"人民"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疑问范畴和否定范畴是语言中的两大重要范畴,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疑问和否定之间具有语义相通性。这种相通性主要体现在非现实性、疑问词与否定词关系密切、允准否定极项和向下蕴涵等方面;并且,疑问本身就包含了一种隐性否定语义,这是疑问和否定相通的语义基础。当然,疑问和否定语义相通是有条件的,即反问是疑问与否定相通的桥梁,是促使疑问向否定转化的关键环节。这是因为,反问这种疑问的强化形式与否定在语义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表现在:它们都是对某个预先假设的命题的否认或反驳,且都带有语义确定性。而惊异、怀疑分别是推动疑问向否定转化的重要语义动因和心理机制。简言之,疑问和否定语义相通是反问、惊异和怀疑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致太平"思想是道教经典著作 《太平经》 的出发点,是贯穿全书的中心线索.通过培育诚信、 孝善的道德品质,完善个人的道德修养;通过"周穷救急"来保障"以民为本"、 宣扬"广而不伤"的平等博爱思想以确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以"天人一体"、"三合相通"的思想为指导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国家的安定和谐.从个人、 社会、 国家三个层面对"致太平"理论进行当代阐述,这对充实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实现国家繁荣昌盛、 人民幸福安康的伟大梦想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